全面婚俗改革来了 陋习“凉”了

时间:2019/02/27/ 15:54      来源:中国文明网

  谁都想要一个甜蜜的婚礼,但如果婚俗跑偏了,可能适得其反。近年来,我们不时能听到这样的新闻:天价彩礼使家庭致贫,庸俗闹婚导致悲剧,大操大办浪费资源,喜庆婚宴变“红色炸弹”……这些不文明的婚俗给新人带来苦恼,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近日,针对婚俗问题,民政部提出要求,全面推进婚俗改革,倡导简约、适当的婚俗礼仪。

  管住该管的

  ——对低俗婚闹、天价彩礼、随礼攀比等说“不”

  图片来源:互联网

  结婚是一生的大事、喜事,按照当地的习俗适当地热闹一下,适当地“为难”一下新人,可增加婚礼的喜庆气氛,也无可厚非。但是,偏离文明轨道的婚闹披着习俗的外衣、打着祝福的幌子,其本质就是“恶俗”。婚闹民俗要遵循基本社会公德,不能偏离文明轨道。破坏公序良俗、超越法律红线的婚闹习俗就是极端恶俗,绝不能当作传统民俗看待,应该被列入“改革”的范畴,加强规范和整治。(评论员:梅花傲雪

 

  图片来源:新京报 漫画作者:赵斌 

  作为中国民间已经流传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彩礼的存在也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它不仅是表明男方诚意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意味着男女双方家庭达成了婚姻契约关系,对男女双方忠于爱情都是一种“约束”。但从情理上讲,彩礼的多少还应该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男方的经济实力相匹配,那种丝毫不考虑情感因素和实际情况的天价彩礼,既是对传统习俗的变态式理解,也是对现实婚姻的不尊重。毕竟,爱情不是买卖,婚姻无法用金钱度量,幸福也不能依靠彩礼来支撑。(评论员:夏青

  

  一些地方十分讲究“礼尚往来”,被人邀请,是当你为朋友,若不随礼,轻则让人笑话、瞧不起,重则得罪邻里亲戚,被人戳脊梁骨。一些人怕礼轻丢面子,打肿脸充胖子,违心攀比,那些动辄几百、上千元的随礼,压得人喘不过气,大大超越了多数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有的困难家庭不得不举债随礼。显然,这些变味的“随礼”恶俗在有些地方有愈演愈烈之势,不仅成为人们的沉重负担,影响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更使正常的人际交往和良好的社会习俗遭到破坏。(评论员:朱泽军

  图片来源:央视网

  倡导该倡导的

  ——为格调高雅、内涵丰富、文明节俭的婚礼形式点赞

  针对婚俗陋习,民政部要求,要鼓励和推广传统婚礼,积极倡导和组织举办集体婚礼、纪念婚礼、慈善婚礼等格调高雅、内涵丰富、特色突出、文明节俭的婚礼形式。虽说在现在的婚礼仪式上,还能见到一些传统的影子,但已经是微乎其微。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传统婚礼中极大地体现了“礼”的元素,在历史长河中其内容不断得到延伸和拓展,把它说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应该也不过分。(评论员:郭燚) 

  破解婚俗陋习,关键还是要不断培育健康、理性、向上的婚俗新风。因此,要传播先进文化,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婚事新办,让广大村民能正确看待婚俗。只有这样,才能培植有利于农村文明新风尚的肥沃土壤,用清新的婚俗新风扫除婚俗中的陋习。(评论员:刘根生

  风俗有一个特点,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迁,有些落后的习惯会被人们渐渐淡忘甚至废除,有些新的习惯会慢慢演变成被大家认可的风俗。但这个过程需要有外力去推动、去倡导。因此,婚俗改革离不开文明倡导。民政部全面推进婚俗改革,为婚俗改革划定了界限。当然,婚俗改革仅靠倡导还远远不够。倡导是为了推进改革,而要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遵循倡导的思路,多做务实文章,多在实践探索上下功夫。(评论员:董宏达

  图片来源:浙江在线

  改革改出好风气

  ——要把握好尺度、多管齐下、破旧立新  

  婚俗改革须把握好尺度。近年来,有些地方的民政部门存在“越位”行为,比如“一刀切”式地限制普通群众办婚礼的酒席规模、规定“随礼”的上限。如此推进移风易俗,初衷虽好,但缺乏法律依据,容易让群众产生抵触心理,反倒不利于成风化人、移风易俗。(评论员:王森

  

  一些不文明的陋习,法律法规管不了,基层干部管不来,已成为社会治理的“真空地带”和农村文明的“头痛”问题,迫切需要用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来补齐短板。而乡规民约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自发形成的、乡民们所共同遵守的、具有内在约束力的一系列行为规范,是人们内心层面的“法律法规”。村民既是乡规民约的主人,也是受益人,不但针对性强,而且群众容易接受。用乡规民约制止歪风邪气,在为农村精神文明的保驾护航上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评论员:李概明

  

  农村非常重视人情关系,往往碍于关系不好撕破脸面,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的人并不会进行负面评价,因为那样只会伤了邻里和气。正是因为这种姑息行为,才让鼓吹陋习者有恃无恐。而移风易俗要破除负面舆论的误导作用,就必须放大正面宣传的激励作用,比如设立以移风易俗为内容的奖项,对倡导新风者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表彰,以扩大宣传,为文明新风营造舆论氛围。(评论员:吴雪娇

  

  婚俗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非一朝一夕所致,也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这也就意味着推进婚俗改革不仅需要持久发力,更须打好组合拳。

Copyright 2011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陇ICP备13000735号-1
技术支持: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