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发力 拔掉高价彩礼“穷根子”

时间:2019/07/15/ 14:37      来源:新甘肃·每日甘肃网

  “在部分贫困地区,娶媳妇的彩礼钱高得吓人,已成为群众心病。半月谈记者在甘肃庆阳、平凉等地调查发现,近年来当地在治理高价彩礼上频频发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矛盾并未根除,群众对挤压彩礼攀升空间的呼声依然很高。”(据《半月谈》)

  彩礼,本是一种礼节;而如今动辄二三十万的高价彩礼让群众苦不堪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高价彩礼绝非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事情。出台文件、宣传引导等方式遏制高价彩礼不算难,要一劳永逸解决跑的彩礼还需夯实农村经济基础、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主导产业,从脱贫、志、智着手,“拔穷根”“转观念”才是关键所在。

  近年来,平凉崆峒区等地治理高价彩礼多措并举,彩礼限高、党员带头、婚嫁备案、问惩戒、签订承诺书,成立红白理事会,举办公益相亲大会……从政府建立机制到民间指导行为,全社会凝神聚气推出的一系列措施覆盖了百姓婚丧嫁娶的大小事宜,各种形式的宣传也为治理高价彩礼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然而必须看到,抵制高价彩礼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持久战,“彩礼降价”之路曲折蜿蜒,治理高价彩礼还需久久为功。

  高价彩礼地肆意生长离不开贫穷的“土壤”,拔掉“穷根子”是开对彩礼降价“药方子”的根本前提。笔者认为,经济基础打牢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了,健康的婚俗、平等的观念必将翩然而至。

  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和养老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物质需求仍为群众基本需求,一些长辈在青年爱情即将修成正果时,以风俗为借口,给彩礼开高价,为了“狠捞一笔”养老钱,或是嫁了姑娘要了彩礼给儿子娶媳妇,在家庭内部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本来象征婚姻缔结的庄严仪式变成了爱情的买卖场,亲手给孩子未来的生活设定了经济障碍。政府在基层开展扶贫工作时,需充分考虑农村家庭格局的特征,一手量体裁衣制定脱贫计划,一手细化移风易俗宣传策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宣传引导,让自立自强和男女平等的观念汇入家风、族风、乡风。

  人要有志气,观念要“洋气”。“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听玩笑话,却透出了女方家人对女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分别心。公家婆家儿女家,归根结底是一家。高价彩礼不仅“短”了适女性创造新生活的志气,也阻隔了她回家照顾双亲的路,还致使许多男方家庭因彩礼致、因。如今,城乡人口流动性大,青年人走出去后带回来的除了致富的技术还应该有先进的观念,有威望的“农村能人”更应动脑筋堵住百姓当中落后风俗的“口”,疏通开明思想的“路”。

  为青年发展、老有所养营造良好氛围。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婚姻本该是男女二人同心同德,从两个家庭中走出,用建立一个新家庭,比肩同行共度风雨的社会形式。全社会应从拓宽就业增收渠道、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着手,为老百姓解燃眉之急、后顾之忧,减轻生活负担,提升生活质量,使老百姓真正拥有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同时,媒体应在影视作品和文化产品中尽可能淡化被“物化”了的婚姻,从而使彩礼习俗重回原有风味。

  眼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持续发力,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胜阶段,这是乡土陇东在经济上翻身、在思想上革新的伟大契机。彩礼“敢不敢”降价归根结底取决于政府有没有为老百姓“拔穷根”的牛气,老百姓有没有站起来的底气,一家人有没有劲儿往一处使的和气。

  只有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健康的婚恋观念才有机会生根发芽,婚姻爱情才能重回无价。梁璐

Copyright 2011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陇ICP备13000735号-1
技术支持: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