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打造诚信政府、建设诚信企业、培育诚信市民

时间:2019/08/08/ 09:39      来源:金昌市文明办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金昌市通过连续发布诚信“红黑榜”,对守信者进行褒扬激励,对失信者揭短亮丑,致力打造诚信政府、建设诚信企业、培育诚信市民。目前,市文明办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等有关部门围绕“共铸诚信、德润金昌”主题,共发布了7批诚信红黑榜,对304家诚信企业、99家失信企业和818名失信被执行人进行了集中通报,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树立了诚信是金、道德有价的鲜明导向,提升了全社会的诚信意识,营造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文明社会氛围。

  对守信者褒扬激励,给予更多“红榜”福利

  兰州银行金昌分行是一家主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信贷支持的商业银行,早在几年以前就已经开展诚信“红黑榜”工作了。“当时我们系统内部对守信企业和‘老赖’单位列了一个诚信红黑名单,随着全市建设诚信‘红黑榜’工作开展后,诚信信息互享了,对于一些其他行业的‘老赖’和失信客户我们也会采取一定制裁措施。”兰州银行金昌分行办公室主任牛耘介绍说。

  对上了红榜的企业或者个人,金融机构加大了扶持力度,对上了黑榜的企业或者个人降低贷款额度或者暂停贷款支持,如今效果已经显现。

  蔡子亮是永昌县水源镇的一名退伍军人,2003年,结束军旅生涯的蔡子亮光荣退伍回到家乡,创立甘肃德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6年,蔡子亮从兰州银行金昌分行贷款1500万元,用于流转土地,种植辣椒。一直以来,蔡子亮坚持诚实守信,主动还本付息,今年被金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评定为诚信红榜企业,兰州银行金昌分行获悉此事后,主动将其贷款额度提高至2000万元,支持其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受惠于兰州银行金昌分行,目前,我们已有100多座辣椒育苗大棚,已建起了36个辣椒储存池和2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专业从事红辣椒种植、收购、加工、储运。”蔡子亮说,“下一步,计划在银行的支持下,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建立集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大力推行订单农业。”

  红榜在列的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金昌市发布诚信“红黑榜”以来受益最多的企业之一。公司在建的万只奶绵羊生态牧场一期项目,目前是金昌市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技术最先进的现代化奶绵羊养殖基地。

  该公司总经理张希云告知记者:“自从公司上了‘红榜’后,去市里办理相关手续,原本需要7个工作日的,现在只需2天就能审批下来;到各大银行贷款不仅少了过去繁杂的申报程序,而且今年的贷款额度也提高了,融资更加方便了……”

  记者走访荣登红榜的永昌县龙华商贸餐饮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王万珠介绍说,原本以为公司按规定缴税不过是依法履行企业义务,没有想过从中获得什么便利,结果公司财务人员去税务局领取增值税发票时,被告知可单次领取3个月用量的增值税发票,需要调整发票用量时可即时办理,普通发票也可以按需领用。他不禁感叹:“方便多了,不仅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还方便了公司和客户。”

  王万珠还告诉记者,市税务局等相关单位还组织工作人员专程到上榜企业进行业务培训和宣传,王万珠对“红榜”福利很是满意。

  2018年后,因为“银税互动”协议,诚信作为银行授信融资的重要参考条件,将信用转化为企业融资动力,“红黑榜”的评定和发布帮企业解决了融资大难题。

  “为鼓励红榜企业个人,警醒黑榜企业个人,使‘红黑榜’制度落到实处,我们建立了60余项信用建设制度机制,启用了‘双公示’等信用信息新模板,搭建了联合惩戒系统,与省级平台实现了信息数据实时交换共享,与市县区87个部门和单位实现了数据对接。在政务服务网加载了‘信用信息’栏目,实现了数据信息共享,截至目前,共发布各类信用信息448.5万条。”市发改委副主任赵志龙介绍道。

  对失信者揭短亮丑,让“老赖”付出代价

  近日,记者来到金昌市2019年被评定为纳税信用D级的金昌市某汽车修理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机动车维修经营业务。据了解,该企业法定代表人在没有发生真实业务的情况下,通过支付手续费购买1份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税款抵扣,抵扣税款16949元,以达到偷税的目的。经税务机关立案查处后,决定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以罚款,同时将该企业列入诚信黑榜企业名单。

  除了罚款之外,该公司还受到了以下严厉的处罚:在增值税专用发票领用上,只能按辅导期一般纳税人政策办理,普通发票的领用也必须严格实行交(验)旧供新,严格限量供应;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方面被限制甚至禁止;企业纳税信用D级的评价将会被保留2年,第三年纳税信用状况良好其信用等级也不得被评价为A级。

  面对税务机关这样的裁定结果,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很懊悔,为了一万多块钱却几乎把自己辛苦创建的公司毁于一旦。他的公司从事汽车修理,原本已经在几个项目上投标成功,如今不仅工程搁浅了,公司下一步发展都成了问题。该负责人感慨地说道:“希望别的创业者能以我为戒,遵纪守法,依法纳税。只有诚信为本,企业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做人亦如此,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没有信誉宛如浮萍无根,终究是不能成事的。

  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市民丁某摇着头告诉记者说:“自己变成‘失信人’以后,坐不了高铁、也坐不了飞机,也不能出国,出行变得非常麻烦,自己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出差,现在工作机会都变少了。因为外出受限,丢失了很多长久合作的客户,得不偿失。”

  同样在失信人员名单中的宋某接受采访时红着脸说,因为这个不光彩的身份,自己的信用卡已经被停用,已经不能再向银行申请贷款了,觉得身上的压力大了好多倍,后悔自己的行为使得现在苦不堪言。”

  “截至目前,市法院共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7期,并在《金昌日报》、金昌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微信平台中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照片进行了3批次的公布,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评,累计点击量达到5万余次,形成了打击‘老赖’的强大舆论氛围,震慑了被执行人,也缓解了各级法院执行压力,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00余人迫于法律和舆论压力主动履行了义务。”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魏晓婷说。

  小小榜单引领社会诚信大进步

  诚信“红黑榜”的发布,不仅让榜上的企业和个人为之震动,也让普通民众感触颇多。那么市民对红榜黑榜有何见解?记者走上街头,随机采访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市民。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李子涵表示:“看到失信个人的名字被公布出来感到非常震撼,我会时刻告诫自己一定要爱惜自己的信誉,不要把看不见的‘诚信’当成不存在,哪怕自己以后走出校园,面对社会也要保持一颗诚实守信的心。”

  被问到如何看待红榜与黑榜上的企业时,正在金昌市创业的黄轩说:“上了红榜的公司很光荣,也是对公司的一种良性宣传方式。反之,黑榜上的公司很是难堪,对公司的声誉影响很大,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终有一日也力争荣登红榜。”

  就登上红榜对企业在社会上有何影响这个话题,自己开建筑公司的陆萍女士表示,自己很乐意和这些依法纳税、红榜有名的公司进行合作,在潜意识中就觉得这些公司在信誉上是过关的,合作起来也更加放心,只有诚信才能赢得市场。

  正在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孔良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很想进入上了红榜的公司工作,感觉这样的公司更加可靠,一个能够自觉纳税的企业会让求职者更加有安全感,这样的公司应该不会辜负员工。”

  市民王红表示,看到红榜上的企业会有好感,更愿意购买红榜企业的商品和服务。她说道,一个愿意依法办事的企业对自己的产品也一定是认真负责的,而那些黑榜上的企业可能只为了利益就可能放弃品质。

  通过对路人的街头随机采访,可以看出诚信“红黑榜”对于普通的民众是一次很好的诚信“现身说法”,让大家真真实实地感受到诚信对于企业和个人的影响。并且从民众的反馈可以看出,对于红榜企业,民众是给予肯定和褒奖的,并且认为这样的企业值得信赖,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软实力。

  小小榜单改变了全社会营造诚信的大环境,其中蕴含的是诚信体系的教育宣传,更好地引导了民众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正确观念,对于营造奖励诚信、惩戒失信的法治环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力,为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各种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给红榜企业经营者们处处绿灯、一路畅通,让黑榜“榜上题名”的企业和个人,切身体会违规违法、违约失信带来的处处红灯、处处受限。

  魏晓婷告诉记者,自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提出“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以来,全市法院加强了威慑力度,在破解执行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强制性,树立执行权威,采取了与各有关部门紧密协作的方式,确保了对失信被执行人在招标投标、融资信贷、市场准入、高消费等方面的惩戒力度。

  “我们将市场监管部门注册登记信息、行政处罚信息进行归集,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甘肃)、“信用甘肃”等网站,对未按时报送公示年报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依法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对未报送年报信息的个体工商户标记为异常状态,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市市场监管局信用监督管理科科长李秉和说。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下一步,我们将以打造‘诚信金昌’为目标,以相关职能部门为依托,以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为手段,着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法制化,不断丰富和提升我市作为全省第一家全国文明城市的内涵和气质,让我们的城市更和谐,让我们的家园更美好!”市文明办副主任肖国平说。

Copyright 2011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陇ICP备13000735号-1
技术支持: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