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乡间延续"耕读传家"村民乐享文明新风股

时间:2019/08/26/ 15:48      来源:庆阳文明网
航拍甘肃庆阳西峰区肖金镇左咀村新农村。

  初秋的甘肃庆阳黄土塬上绿植遍布,记者连续走访了多个乡村,当地富民产业兴起,文明新风清新拂面,“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成为庆阳乡间的真实写照。

  “耕读传家”村民享文明新风股

  正午阳光下,55岁的米云峰在工地上熟练的整理着手中钢筋,脸庞黝黑、双臂青筋突起,神情专注。18岁时,他离家到建筑工地“搬砖、和泥、打土基子”,至今已30多年。从做小工做到技工,“曾担心工地不让干,每天收工后还要抱200块砖到建筑面上。”

  眼下让“常年在外、省吃俭用”米云峰如释重负。小儿子今年大学毕业,签到中石油集团庆阳石化公司上班。多年来,他第一次感到“肩上轻松了许多”。

  距离工地约30多公里的焦村镇西卜村米云峰家里,82岁的父亲米五科颤抖的手中拿着退伍证向记者展示。米五科老人1958年参军,曾参加过甘南剿匪,1964年响应国家号召退伍返乡务农。现在每月领着500元的退伍军人补助金,老人现在很知足,“养羊、种苹果,生活很好。”

肖金镇左咀村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5万头育肥猪项目入驻。图为养殖舍棚。

  在陇东黄土塬上,“把娃养大、娶媳盖房”曾是当地农民最朴素的生活观念。对于米云峰来说,多年的辛苦回报,是让家里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摆脱贫困的出路。

  回忆起当年上学时情景,米云峰非常感慨。为了一学期9元学费,三伏天的中午,他经常踏入黄土塬的深沟中采集苜蓿籽,晒干后换钱交学费。

  从小就在“见过世面”的父亲影响下,他一直认为“不念书不行”。米云峰曾有当小学教师的梦想,但因家中贫困,无法上学的他对于孩子教育从未缺失,给孩子买学习用品从不吝啬。让他欣慰的是,家中成为村里第一户孩子都考上大学的家庭,如今3个孩子都已大学毕业有了工作,开始自己的人生。

  “米云峰一家重视孩子教育,成为‘耕读传家’弘扬正气,树立新风典型,今年获得了文明新风股金1万元的奖励。”焦村镇党委书记李蔚然介绍说,文明新风股金来源每年当地产业收益的3%,用于奖励勤劳致富、孝老爱亲、帮扶济困的村民典型。同时,当地还开展了“幸福家庭”“好媳妇、好公婆”及“星级文明户”“新时代乡贤”等评选活动。

  “向阳花开”乡贤回报左咀村

  在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左咀村党支部书记左新郎看来,“党建引领、文化凝聚人心”是左咀村由“烂摊子”变为甘肃脱贫攻坚先进村的“法宝”。

  见到左新郎时,他邀请记者观赏了以左咀村变迁为原型,村里自编自演拍摄的以脱贫攻坚激发内生动力、推动移风易俗为主题的微电影《向阳花儿开》。

正在工地打工的甘肃宁县焦村镇西卜村村民米云峰。

  “文化活动是突破口。”有位左姓村民曾在村民中口碑不好,左新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以当地特有的社火表演凝聚人心。他大胆邀请该村民扮演关公,在传统文化感召力下,这位村民思想得到转变,随后与邻里关系明显改善,还成为村里红白事的“总管”。

  左咀村还编制了《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对全村婚嫁彩礼、礼金、酒宴和规模都制定了限高标准。2017年起,当地高额收取婚嫁彩礼的陋习得到根本改观。

  随之而来的是村民思想的变化。左新郎说,以前村上每年要花费资金整治环境卫生,现在村民都是心甘情愿地去做。今年初夏,有村民采摘国槐籽时,树枝掉在水沟和路上,有人发到村里微信群里,当天就收拾干净了。世界500强企业正大集团的15万头育肥猪项目入驻该村,需征地200亩,从谈项目、征地、测量到签协议仅用3天就完成。

  左咀村的变化让身在外地本村乡贤亦“感同身受”。他们纷纷为村上的道路硬化、公用设施、民俗景点等捐款捐物。“原来村里人都往外跑,现在村上建设新农村二期,回来修房子就有20多户。”左新郎说。

甘肃镇原县文化志愿者任艳艳带动“贫困妈妈”手工制作,让她们的口袋鼓起来。

  在村民左秉峰记忆中,左咀村过去泥土路,遇到雨天返乡的路让他“头疼”。他说,“现在感觉家乡比城里变化还快。”夫妇二人准备结束在天津打工生活,谋划着返乡创业。

  “种植药材将村里活力提起来。”左新郎说,村民刘根基没想到在村里举办的芍药观赏节中,他靠卖饮料几天下来挣了3000多元。左咀村通过土地流转,建成融现代药材种植、观光生态农业于一体的芍药产业园区,现已成功举办两届芍药观赏节,每年门票收入10多万元。

  “文明新妆”青寨村志愿服务接地气

  一阵阵快板声从庆阳市镇原县上肖镇青寨村广场传出,10多位志愿者将脱贫攻坚、移风易俗、美丽乡村等内容融入朗朗入口的快板词中,教育村民自觉摒弃陋习,营造文明乡风,现场村民听得津津有味,有的还拿起手机拍照。

  在青寨村“妈妈制造”车间里,镇原县文化志愿者任艳艳正在指导着“贫困妈妈”手工编织。

  任艳艳从小喜欢刺绣,大学毕业后到苏州、北京等地学习,决心要将庆阳手工刺绣产业做起来。目前,她的公司里有12位“贫困妈妈”,有订单了,她在车间进行培训,然后“贫困妈妈”拿回家去做,做好后再交回。这些“贫困妈妈”们每天既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能挣钱,她们的口袋日渐鼓起来。

镇原县上肖镇青寨村“妈妈制造”车间里,“贫困妈妈”正在进行手工编织。

  任艳艳说,妈妈制造的手工产品多数发往旅游景点,在天津、上海、陕西等地有销售点。不久前,她签了20万元出口欧洲的草编篮子订单,车间里已开始生产。谈及原因时,她说,从前家中特别困难,看到村上还有“贫困妈妈”就想帮助她们一起摆脱贫困。

  镇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贾翠艳介绍说,该县的志愿者服务依托民间“名嘴”,充分利用大喇叭,以现场宣讲加便民服务志愿活动,成立了青寨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妈妈工作站”,培养群众文化活动带头人,成立了庄户艺术团,累计开展“文化串门”演出200多场。

肖金镇左咀村现代药材种植、观光生态农业于一体的芍药产业园中游客在拍照。

  庆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闫晓峰表示,移风易俗是一项合乎民意、顺乎民心的“民心工程”,有利于减轻群众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必须坚定不移,持续推进,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他说,庆阳创新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形式,以快板、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移风易俗,让讲文明树新风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带动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营造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

Copyright 2011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陇ICP备13000735号-1
技术支持: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