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创城新变化:康县垃圾分类 让社会更文明

时间:2019/12/10/ 18:01      来源:文明康县

  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陇南市康县立足县情实际,从一件件民生小事、实事入手,认真开展各项文明创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康县试行开展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对城区老旧、破损垃圾桶按照垃圾分类要求进行了全面更换,力所能及地开展垃圾分类处理,既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质,又让城区环境面貌大为改观,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得到大的提升。

  “以前这里太脏了,垃圾没地方扔,全部都散落在地面上,一到夏天,苍蝇蚊子嗡嗡叫,臭气熏天,环境很差。”家住仁和居的黄大妈说,“现在安装了垃圾分类亭,我们按照上面的提示,把垃圾分类扔进不同颜色的垃圾桶里,没有乱扔的垃圾,环境变干净了,生活在这里也很舒心。”对于垃圾分类处理,黄大妈表示非常支持,她说垃圾分类处理对于保护我们美丽康县很是重要。

  就在和谐广场西出口,笔者看到了黄大妈口中的垃圾分类亭。垃圾亭是橙红色的漆面钢框架结构,不仅设有红蓝黄绿四色垃圾桶,还配备了遮雨棚、垃圾分类投放指示栏、宣传海报栏和信息栏,垃圾桶的颜色与投放指示栏上标明的分类颜色相互对应,居民只需按指示说明投放即可,简单又方便。

  城区内垃圾桶集体“大变身”换颜“上岗”,有效缓解了城区环卫基础设施不足的难题,让街道、小区更加干净、整洁,也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助力添彩。“以前上班时,马路上纸屑、塑料袋很多,要是遇到大风天气,垃圾就满地飞舞,别提有多糟心。”在远东超市上班的小李说,“现在不仅有垃圾分类亭,而且马路两旁还安装了许多仿古式的广告果皮箱,不仅方便行人扔垃圾,而且橱窗里面的创城公益广告也很丰富,路面干净了,城区风景美如画。”

  据了解,康县城区内多个老旧小区垃圾桶使用时间较长,存在老化、损坏的现象,这不仅加重了环卫工的清扫压力,也影响了城区的整体环境。为解决这些问题,康县投入50余万元,用于购买环卫设施设备、清理积存垃圾等。截至目前,城区共建设垃圾分类亭30余处,安装广告果皮箱100余个,发放门前“四包”垃圾桶2000多个,积极引进垃圾分类收集专业合作对象,实行市场化运作。建立小区、转运站两级分拣模式,小区垃圾分类收集正确率达到95%以上。并配套4辆侧挂式压缩车运输可回收垃圾,3辆密闭式压缩车运输其他垃圾,1辆厢式车运输有害垃圾,1辆餐厨垃圾专用车运输城区餐厨垃圾,真正做到了垃圾分类运输、密闭运输。

  2019年以来,康县紧紧结合文明创建,集中在社区楼院、超市广场等人口密集区张贴垃圾分类广告牌;利用各种纪念日、节会等活动,发放宣传册,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社区志愿者积极入户指导动员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全县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展开。“现在垃圾分类正在普及,我们都要积极响应号召,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积极宣传文明习惯,用实际行动做文明市民。”中街社区相关负责人说。据悉,康县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新版《测评体系》要求,将多方筹集资金,逐步完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利用等垃圾分类工作,为推动社会更加文明、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做出积极贡献。(崔俊彦)

Copyright 2011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陇ICP备13000735号-1
技术支持: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