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甘肃好人”高红红:公安特警忠于职守无私奉献护平安

时间:2020/01/22 09:01      来源:甘肃文明网

  他,从警9年来,义无反顾、满腔热忱地把全部身心投入到公安特警工作中;他,一身正气、恪尽职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着感人奋发的特警故事;他,处乱不惊、沉着冷静,一次次从涉爆现场和歹毒行凶中解危救难;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他就是嘉峪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高红红。

  高红红,男,汉族,1985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一级警司, 2009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嘉峪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科员。在处置疑似涉爆、涉枪、抢险救灾等重大警情中,他不顾个人安危,用无畏精神和精湛技能化解了“10.13飞机涉爆迫降嘉峪关”“7.09涉枪逃犯抓捕”“6.27居民楼地下室手榴弹事件”“9.23处置疑似涉爆车辆事件”“11.01新疆籍涉恐逃犯抓捕”“8.08小区疑似爆炸物事件”“10.20运输天然气罐车泄露事件”等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警情……他始终沉着冷静、勇敢无畏,冲在第一线,用无畏诠释着忠诚、用责任践行着使命。

  危险重重 他凭过人胆识缉捕暴徒

  2011年7月9日凌晨,对讲机里响起指挥中心指令:“有一名异地涉枪逃犯正准备入住我市XX宾馆,请特警迅速前往抓捕”,“明白,我们马上赶到”,接到警情,高红红奉命前往现场,经过前期紧张有序的调查摸排,在锁定逃犯入住房间,掌握身份信息后,高红红积极协助现场指挥员制定现场抓捕方案,考虑到嫌疑人系涉枪逃犯,宾馆工作人员的举止已经引起其警觉,抓捕风险非常大等因素,他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缨,担负起艰巨光荣的突击抓捕任务,随着现场指挥员一声令下,他带头踹开房门冲了上去,逃犯正准备起身反抗,被第一个冲上去的高红红同志牢牢控制在地上,最终将其成功抓获。

  2016年11月1日晚上,特警支队接到市公安局“11.01”指挥部指令:“有1名涉恐在逃人员藏匿在我市某城乡接合部出租屋内,要求特警支队成立突击抓捕组实施现场抓捕”。接到指令后,高红红以丰富的经验被选入突击抓捕组,因当时抓捕时机不成熟,便采取了布控守候的战术,夜间的戈壁滩异常寒冷,并伴随着凛冽寒风,考虑到任务紧急,高红红和其他战友连多加一件衣服的时间都没有,身上的防弹衣在夜间也非常冰冷,但是他们咬紧牙关,连咳嗽都不敢咳嗽一下,坚持蹲守在出租屋周边,并严密监控出租屋内的动态,通过近8小时的蹲守,随着抓捕时机的成熟,次日凌晨6时许,现场抓捕组指挥员一声令下,高红红同志凭着过硬的战术素养,第一个冲了上去,将熟睡的逃犯果断抓捕,成功化解一起险情。

  惊魂一刻 他凭精湛技能勇当先锋

  2010年10月13日,有一架从北京飞往新疆乌鲁木齐的航班因疑似携带爆炸物而迫降嘉峪关机场,接到警情后,高红红同志放下手中的碗筷,连和家人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便火速前往单位集合,按照现场指挥部的安排,高红红同志被编入搜排爆组前往机场处置突发事件,到达现场后,经过观察了解现场情况,充分理清搜排爆流程后,他没有迟疑片刻,穿上厚重的排爆服,携带排爆装置,缓缓走向飞机,就在大家都替他攥着一把汗的时候,他拖着“笨重”的身躯,小心翼翼地走了出来,并协同其他特警队员将疑似爆炸装置(行李箱)移至安全地带,此时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当卸下护具时,额头渗出滴滴汗水。

  安保维稳 他凭无私奉献守护平安

  2018年6月19日,第八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嘉峪关市举办,特警支队担负着旅游节系列活动的安保维稳工作,作为一名“老”特警队员,高红红以“五个不发生”为目标,无私奉献、履行职责,圆满完成了旅游节安保维稳任务。安保誓师演练中,他连续3天2夜以队为家,加班加点起草了“卫士·2018”大型活动反恐演练资料册(1.47万余字),期间6次查看现场,协调反恐单位13家,核稿修改9次。在节会一线执勤中,他连续4天3夜以队为家,曾一天内连续执勤16个小时,期间共安检3100余人次,盘查人员80人次,检查车辆35台次,安检宴会厅2处及客房10间,查处易燃易爆大型金属汽油桶13个,排除其他隐患9处,同时发挥协调枢纽工作,并出色完成了一线执勤任务。同时,他仔细检查X光机、屏蔽仪、爆炸物品探测仪等应急装备,期间共安装安检门共10套、安检机3台,测试装备17次,维修设备故障8处,为活动安保提供了装备保障,为旅游节安保维稳做出贡献。

  高红红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和辛勤汗水默默地奉献着,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承诺,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作为永远追求的目标,不断用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工作的无比热爱,用一颗执着的心书写人生,为社会的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因工作出色,他先后4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1次“优秀党务工作者”、1次“个人嘉奖”、1次 “嘉峪关市最美雄关人”、1次 “嘉峪关市爱岗敬业最美家庭”等荣誉。

Copyright 2011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陇ICP备13000735号-1
技术支持: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