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扎实推动移风易俗 大力培树文明新风

时间:2020/04/02/ 15:52      来源:灵台县委宣传部

  近年来,灵台县科学把握新时代加强乡村治理的总体要求,把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坚持破立并举,狠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互相攀比、铺张浪费、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厚养薄葬等文明新风,在助力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一是定标准、除陋习,树立鲜明导向。研究制定《灵台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实施方案》,大力倡导推行嫁娶零彩礼,明确党员干部彩礼最高不超过6万元,农民群众彩礼力争控制在10万元以下,并逐年下降,最终达到零彩礼;对满月、乔迁、祝寿、升学等喜事,提倡通过送礼物、发短信等方式祝贺,杜绝滥发请柬、大摆宴席、铺张浪费。丧事严格控制治丧规模,办丧时间不超过3天,丧葬用车不超过3辆;坚决反对敲锣打鼓、搭台唱戏等扰民行为,提倡亲属通过胸戴白花、臂戴黑纱、鞠躬默哀等方式寄托哀思;宴席不超过15桌,每桌按10人计不超过500元,亲戚朋友随礼不超过100元。通过以制度立规矩,以规矩带民风,全面树立推动移风易俗培树文明乡风的鲜明导向。

  二是强宣传、转观念,营造浓厚氛围。充分运用门户网站、广播电视、短信微信等宣传媒介深入宣传移风易俗的重大意义,采取刷写标语、悬挂横幅、喷绘文化墙等多种形式,把移风易俗理念传播到每个群众的心中,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累计发放《灵台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倡议书》50000多份,刷写标语500多条,悬挂宣传牌20多面、横幅200多条,在全县上下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农民夜校等平台,把移风易俗作为“新村新风新生活”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送图书进农家书屋等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80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60场次,拍摄制作《天价彩礼之以果为媒》等微电影10余部,创作编排快板《移风易俗三字经》、三句半《移风易俗谱新篇》等文艺节目20多个,引导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厚养薄葬的文明新风。

  三是设组织、明规则,“三治”融合发展。持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自治、法治、德治“三台”融合发展路径,在全县186个行政村成立村级红白理事会,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和《操作细则》,吸纳德高望重、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乡贤人士和村“两委”干部为村级红白理事会成员,做到有章理事、有人管事。设立村级移风易俗事务公示栏,定期向群众公示婚丧事务的事主姓名、酒席规模档次、花费情况等内容,对明显违背村规民约的行为,红白理事会及时介入予以劝诫,初步实现了移风易俗工作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群众协同推进。结合脱贫攻坚,深入组织开展“七净一规范”(房前屋后干净、院落干净、室内干净、厨房干净、厕所干净、床铺被褥干净、个人卫生干净、物品摆放规范)和“四项教育”(感恩奋进教育、遵规守法教育、文明新风教育、脱贫光荣教育),引导群众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四是抓关键、树典型,培树文明新风。严格执行《平凉市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暂行规定》要求,全面落实事前报备、事后报告制度,动员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宣传和落实治理高价彩礼的有关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家庭成员、直系亲属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反对陈规陋习,切实为群众树立榜样和标杆。大力推行白草坡村红事新办“六提倡、六反对”和白事简办“八建议、八提倡”规范,党员干部围绕不索要收受高价彩礼进行承诺,婚姻介绍从业人员围绕不哄抬彩礼进行承诺,广大村民围绕遵守村规民约进行承诺,通过组织推动、党员带动、社会联动,带动群众全面参与农村共治、新风共树。结合“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深入挖掘培树农村抵制“高价彩礼”方面的典型家庭,组织开展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故事宣讲会和经验交流会,形成了积极向上、向善向美的良好社会风气。

  五是健机制、强保障,破立并举推进。建立政府主导机制,县乡村三级坚持把遏制农村“天价彩礼”作为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突破口,主动介入、严查严管、依法打击,不断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农村婚姻彩礼规范合理。建立婚介规范机制,由县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牵头,指导乡镇建立婚介所,倡导成立婚介机构行业协会,加大对职业婚介所、婚介人的培训力度,定期不定期对行业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法规培训、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规范农村婚介人员队伍行为。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把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与“和谐五星”联创联评、“最美家庭”“灵台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工作紧密结合,对群众婚丧事宜、孝敬老人、诚实守信、遵规守纪等情况进行评议,并将评议结果作为评优选先、低保评定、困难救助审定的参考依据,使移风易俗的“软指标”成为破除陈规陋习的“硬杠杠”。

Copyright 2011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陇ICP备13000735号-1
技术支持: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