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盘活”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0/04/13/ 13:00      来源:肃南县委宣传部

  近年来,肃南县积极探索新时代德治融入乡村治理的新路径,抓好乡村资源建设,强化“三治融合”,培树道德模范,筑牢道德建设,实现从局部美到全域美、外在美到内在美、环境美到人文美的转化,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

  抓乡村资源弘乡风文明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小基站”建设,激发传统文化“大活力”。全县共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8个、公共电子阅览室8个、农家书屋121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09个、村文化广场、乡村舞台83个,组建农牧村数字电影放映队6支,发放广播电视“户户通”设备2860套,将精神食量送到了农牧民群众手中。

  同时,大力开展“快乐老乡”群众性引领示范活动、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送文化下乡演出、“放歌新时代·文化进万家”全县农牧民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借助“善行义举榜”“孝道红黑榜”形式,以道德评议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引导群众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让灌输式的乡村文明变为村民自主建设的乡风文明。

  强“三治融合”树道德理念

  突出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应急管理和社会预警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扎实推进农村平安建设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促进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法。突出村民自治。连续8年开展“五星文明户”创评活动,全县102个农牧村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深入开展乡风评议促进行动,引导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参与民间事务调解、监督和服务,使道德规范通过日常践行外化为人们的行为。突出规范管理。突出镇村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一创一评”活动,创建县级以上文明乡镇8个、文明村59个,使倡导的道德理念成为群众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

  自治,让老百姓有了参与的活力;法治,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德治更像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般,改变着农牧民群众的内心。

  倡道德引导扬时代精神

  2019年年末,一场主题为“巾帼心向党·礼赞新中国”的宣讲活动在红湾寺镇举行,3名宣讲团成员分别就诚实守信、创业致富、移风易俗等模范典型事迹作了精彩宣讲。

  肃南县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理论宣讲团、“文明大讲堂”等载体平台和宣讲队伍作用,推动新思想和孝廉文化、道德法治、科技农业等“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设计制作具有浓郁民族地域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宣传组画,免费赠送为群众桌历、书签,开设“三年决战奔小康”专栏,各乡镇、农牧村通过开展专题学习、制作宣传栏、建立文化墙等方式,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与此同时,加大典型培树力度。至目前共培树县级以上道德模范80余名,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1名、“中国好人”1名、省级道德模范2人、甘肃省“十大陇人骄子”3人、省级“文明家庭”1户,在全社会营造了“学习典型、崇尚典型、争当典型”的良好氛围

  践文明风尚筑道德建设

  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是实现精神脱贫的关键所在。肃南县把开展乡风文明志愿活动作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抓手,创新形式载体,围绕提升农牧民综合素质,建设美丽乡村,弘扬农村文明风尚、丰富农民精神生活等方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乡风文明志愿服务活动。至目前,全县累计注册志愿服务团队134个,实名注册志愿者6307人,占县城常住人口9569人的65.91%;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500多场次,网上记录服务时长达13.1万小时,以实际行动推动“红帽子”“红领巾”“红马甲”“迷彩服”活跃在农牧村一线。

  为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肃南县还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活动,着力在农牧村培育“孝老爱亲”“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等文明乡风,评选“最美庭院”“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不断提振群众精气神。(安晓 李波)

Copyright 2011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陇ICP备13000735号-1
技术支持: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