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甘肃好人”岳红梅:巾帼女将 扛起甘肃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大旗

时间:2020/05/10/ 17:49      来源:甘肃文明网

  岳红梅,中共党员,一级主任医师,兰州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呼吸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主任,甘肃省呼吸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555”创新人才,甘肃省卫生厅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十佳医师,优秀共产党员。国家科技部科技项目立项和科技成果评审专家,教育部科技奖通信评审专家。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任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

  疫情发生后,岳红梅临危受命,顾不得母亲重病在床,积极请战,在甘肃省卫健委新冠肺炎防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勇担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救治重任,作为首席专家确诊省内第一例疑似、第一例确诊患者,指导全省定点医院展开医疗救治,多次奔赴基层医院指导救治、详细会诊,及时掌握和总结甘肃省内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整体情况,与省卫生健康委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密切沟通,对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突发情况及时上报,多次在全省培训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每一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甘于奉献、公而忘私,在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疫情发生后,甘肃省卫健委第一时间成立了由省内各大医院呼吸、重症、院感、中医药等专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岳红梅担任组长。在她的带领下,专家组从组建之初确诊第一例病例,到随着首例患者的确诊,工作转移到对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上。每天,岳红梅与专家成员严格依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诊疗方案,对全省每个确诊病例的分型、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审核、研判和梳理,针对重症或危重症患者派出专家小组亲临一线进行治疗,每天组织远程会诊或现场会诊等方式对基层患者诊疗进行不间断的指导。经她建议,甘肃省由不同医院牵头组成6个专家小组,各自承担相关片区基层医院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严防死守,不漏掉一个病人。多措并举、科学施策,有效保证了甘肃省所有患者得到专业化、有效治疗。

  在疫情救治工作中,按照省委、省卫健委的部署要求,秉行“严防死守,不漏掉一个病人,不放弃每一个微小的危重症救治机会。”的原则,对这一隐匿性很强新发疾病,严格询问流行病学史。根据实际救治情况,她要求全省定点医院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反复通过各种方式对病人的流行病学史进行询问,带领专家救治团队指导每个医院都成立了专家组,对每个病例的确诊都要由3位以上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进行讨论,做到准确诊断、准确治疗。

  不顾感染风险,岳红梅身先士卒,连续20多个昼夜坚守救治一线,带领专家救治组对甘肃省的每一例确诊病例逐一指导救治,多次奔赴兰州市内各医院以及定西、甘南等地,对基层医院每个病例的实际情况进行专家会诊指导,实时掌握确诊病例的病情、救治方案及治疗效果,并形成医疗救治指导及效果评估工作报告。在她的身体力行下,甘肃省医疗救治专家组对省内疫情掌握详实、医疗救治指导得当、就医方案更新及时、中西医结合救治,省级以及市县级医院对诊断标准把握明确,复杂病例由省级专家组及时会诊研判。自1月23日甘肃省确诊首例新冠肺炎患者,至2月12日17时统计,甘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愈比例达到33%,远超8.2%的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疫情的发展,岳红梅及时根据甘肃疫情实际,开展研判和分析。随着甘肃病例的增加,专家组对这一新发疾病的认识程度保持全国水平。同时,通过对甘肃省病例的诊疗,及时总结甘肃省感染病例临床特点。针对甘肃省部分地区部分病例是无症状病例,但是有流行病学史和影像学表现这一特点,特别强调对待新型冠状肺炎的排查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此外,针对比如不同海拔、不同地域,新冠肺炎是否也有不同表现等问题,岳红梅积极在科技厅及医院的整体部署下,科技攻关,在医疗救治和医学科研中继续关注和探索,及时总结甘肃省新冠肺炎的特点,以指导临床的救治工作。

  3月15日,甘肃省最后一例患者出院,本土新冠肺炎患者清零,甘肃省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伊朗包机降落兰州新区、境外输入性病例的救治工作又进入这场战役新的阶段。白天,与专家组及时会诊病例,提出权威救治方案;深夜,她还在案头整理研判病例,书写医疗救治报告,及时向省卫健委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建设性意见。作为权威专家,她坚守在疫情最前沿,指导救治复杂危重病患,梳理轻症和疑似患者的诊疗方案;作为女儿、妻子,她只能在高强度的工作之后,见缝插针打电话报平安,问一声母亲的病况。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疫情还未结束,岳红梅肩头重担丝毫没有轻松。接下来,需要紧盯境外输入性病例,让这些患者转危为安,尽快出院,同时密切关注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风险,最终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她最大的愿望。

Copyright 2011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陇ICP备13000735号-1
技术支持: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