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新风吹到群众心坎上——华池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纪实

时间:2020/11/16 15:11      来源:华池发布

  自2019年被确定为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以来,庆阳市华池县整合各类资源,充分发挥本地红色传承优势,不断拓展文明实践工作新阵地,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实现文明实践工作全覆盖,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至目前,华池县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重点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示范点45个,实现全县111个行政村全覆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8场(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人数达到11269人;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140余场、开展道德主题实践活动120余场、策划举办文艺演出130余场……

  凝聚群众 厚植文化根基传递正能量

  按照《华池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全县2020年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安排意见》等文件,华池县形成了“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形成强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合力。县级层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文明实践工作的统筹协调、工作指导和督查考核,指导镇、村(社区)开展工作,做好工作规划、志愿队伍建设、人员培训、活动组织等工作。乡镇(街道)层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做好向上对接、向下传导的作用,负责对辖区文明实践活动和村级文明实践站的规划建设、统筹指导、人员培训等。村(社区)层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村文化大院、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村史馆、文化广场、公开栏等现有农村基层阵地,因地制宜打造规范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各具特色的文明实践活动。

  为保障文明实践建设常态化,华池县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方式,建立了领导、服务、保障、激励、考核等“五项机制”,建立了“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接单、志愿服务队伍买单、群众再评单”的服务机制,以及“菜单+点单”“集中+分散”“必学+选学”“线上+线下”四种实践模式,采取宣讲推动、志愿联动、文化促动、典型带动四种文明实践途径,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监督 检查,纳入宣传思想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范围,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年初,新冠状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华池县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实践站(所)优势,号召全县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以及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全县各行业5000余名志愿者积极响应号召,争当疫情排查员、文明劝导员、心理疏导员、消毒液喷洒员和物资搬运员,全力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设置宣传点15个,悬挂宣传横幅258条,滚动播放宣传标语357条,发放宣传资料32000余份,利用宣传车、农村大喇叭、流动音响宣传1800余次。为全县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显著优势。

  引导群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如今,走进华池,无论是在县城街道,还是各个行政村里,文化墙、红黑榜、核心价值观宣传栏、孝道宣传长廊、孝道文化墙、善行义举榜举目皆是。华池县围绕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文明风尚普及服务等“六大”平台建设,整合全县阵地资源、特色资源、人才资源,推动核心价值观进集镇、进村组,让群众耳濡目染,各类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柔远镇结合县城所在地优势,在社区、公路沿线村周围建成文化宣传长廊,宣传广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常态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衔接教育、团委、妇联、部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进学校、进家庭、进企业,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格局。

  南梁镇荔园堡村作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所在地,围绕红色革命历史,建成了“红色文化型”村文明实践站。元城镇高桥村立足农耕文化面貌展示,以“传承农耕文化、记录人文历史”为主题,建成了“农耕文化型”村文明实践站。

  自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已融入华池群众生活日常。此外,华池县还通过县内外媒体积极开展“一封家书”征集活动,并制作最美家风故事墙,家家户户悬挂家训牌匾、张贴励志楹联,通过“传家训 亮家风”活动,达到了以正导向来立规矩,以正能量来去杂音,农村群众的文明意识、法治意识、诚信意识、争先意识得到普遍提高的效果。

  以文化人 道德滋养铸魂育人倡新风

  作为革命老区,华池县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优势,依托南梁革命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群众代表走进南梁革命纪念馆聆听党史宣讲、展演红色节目、主题培训等活动,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以“做文明有礼华池人”为主题,广泛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劝导、文明上网行动,引导人们讲文明、有公德、守秩序、树新风。精心实施“十个一”(文明村镇、五星级文明户、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讲堂、好人榜和孝道红黑榜、志愿服务队、文明礼仪大厅、文化广场、村史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工程,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陇原乡村文明行动为载体,扎实推进了“扶志”“扶智”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扶贫工程。同时,华池县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道德讲堂”等活动,推动文明单位创建向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延伸,引导文明单位细化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在推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助推改革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开展了 “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教育引导人们从给父母一个电话、回家探望一次父母等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将文明实践工作与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无垃圾治理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华池县重点围绕“讲、树、帮、乐、移”等方式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8场(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人数达到11269人。

  在广大农村、社区,华池县利用大喇叭、进村入户、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多种形式开展了扫黑除恶、移风易俗、科技科普等各类理论宣讲活动140余场,广泛开展了文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道德主题实践活动120余场,策划了扶贫扶志文艺巡演、“送戏下乡”、南梁说唱等文艺演出130余场,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成风化俗 “移风易俗”劲吹文明和谐风

  着眼抓示范,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华池县抓住“关键少数”、强化示范引领,带动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党风带民风,大力推动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婚丧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华池县贯彻《华池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华池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考核办法》等指导性文件,严格落实彩礼不得超过当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倍的标准,倡导取消索要首饰钱、衣服钱,零花钱等陈规陋习,不得索要楼房或买楼钱、装修钱、车辆款等;丧葬活动控制在3天以内,严格限制酒席数量,酒席不得超过20桌,(按每桌10人计算),每桌不得高于300元;用烟每桌不得超过2盒,每盒不得超过10元;用酒每桌不超过2瓶,每瓶不得超过50元的相关规定,有效抵制了农村的陈规陋习的蔓延。

  华池县不断完善村级协商民主议事“一约四会两榜一站治理机制(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居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道德“红黑榜”、诚信“红黑榜”,文明实践站),让群众决策村级事务,参与基层治理,共享治理成果,营造风清气正、宜居宜业的乡村发展环境。出台了《村民积分制激励约束管理办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积分考评,实行动态管理,设立“红黑榜”和“爱心超市”,用制度约束村民移风易俗。积分制以80分为基础分,如果村民在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方面严格遵守村规民约和移风易俗规定,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加分,反之则扣分。每季度末,村民可以凭借自己得到的高于基础分的分值,按照1分等于1元的标准,前往村里的“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攒积分”兑换物品带来的成就感,提振了全县村民的“精气神”,村民从“不愿干”“懒得干”变为“主动干”“争着干”,带动了民风社风的转变,推动了文明乡风的建设,形成良好的社会新风尚。(董玉)

Copyright 2011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陇ICP备13000735号-1
技术支持: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