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崇信县:念好“四字经”,移风易俗见实效

时间:2021/04/06 16:04      来源:崇信县委宣传部

  ​崇信县坚持把治理高价彩礼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坚持党政引导、基层自治、依法依规、循序渐进,初步形成了健康文明的婚俗新风,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

  一、突出一个“宣”字,凝聚社会共识。宣讲党的政策理论。坚持进百家门、问百家事、知百家情,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婚俗改革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移风易俗的意义,使文明新风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宣讲优秀传统文化。统筹利用乡村文化站、道德讲堂等文化阵地,邀请老军人、乡贤能人、非遗文化传承人等群体,广泛宣讲中国历史、红色革命、婚俗传统等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组织百姓宣讲团和文艺小分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尊崇诚信”的崇信精神,引导干部群众自觉摒弃封建思想和守旧观念,坚决抵制高价彩礼。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众日常生活,布设建筑小品26个,建成诚信主题街2条,使核心价值观宣传处处有阵地、群众时时受教育。宣传婚嫁文明新风。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将治理高价彩礼与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树新风等活动,刊播《弘扬婚嫁新风推动移风易俗》《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等公益广告3部,编演《彩礼风波》《崇信新风颂》等一批弘扬婚嫁新风的文艺节目,发放“抵制高价彩礼、倡导移风易俗”倡议书2.4万余份,教育引导干部群众争做文明新风的宣传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二、突出一个“导”字,强化示范引领。坚持党员干部带头。制定《崇信县领导干部婚丧喜庆有关事宜报备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关键少数”作用,签订《全县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两代表一委员”带头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承诺书》6500余份,坚决制止人情随礼庸俗化、泛滥化,遏制攀比浪费、利益输送等不良风气,带头移风易俗,主动接受监督,为干部群众树立榜样。强化典型示范带动。坚持把抵制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作为文明村镇评选的前提,作为“最美家庭”、道德模范、“崇信好人”评选的重要条件,广泛评选婚事新办、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先进榜样,先后有任占平、侯书彦等4户家庭被评为全市“婚嫁新风示范户”,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树新风。举办主题活动倡导。积极为农村适龄青年征婚搭建服务平台,先后开展农村青年婚恋交友会4场(次),连续三年举办“情定华夏古槐王•弘扬文明新风尚”婚俗文化节暨集体婚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出席活动,并发起“抵制高价彩礼•杜绝奢华办婚”倡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转变婚俗观念,弘扬文明新风。

  三、突出一个“管”字,加强监督约束。管家长。修订完善《崇信县市民公约》,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120多场(次),鼓励群众讲家风故事、晒优秀家训,用优秀文化浸润思想,引导婚姻双方家长不以彩礼“绑架”婚姻。管婚介。成立婚介管理协会,将全县职业婚介人员纳入监管范围,举办婚介从业人员婚姻法规、职业道德培训30余场(次),签订从业承诺书,严厉打击低龄婚育、干涉婚姻自由、买卖婚姻、利用彩礼骗婚和婚介人员哄抬彩礼等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因高价彩礼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管个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开展“讲文明树新风”“争做文明有礼崇信人”“千村党组织引领·万名党员承诺·共树文明新风”签名承诺等活动160多场(次),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以金钱作为衡量婚姻幸福的标准,在全社会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管组织。注重发挥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村“两委”班子建设,把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和村班子年度考核范畴,形成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规范办事的良好风尚。同时,将移风易俗作为党员干部的纪律要求,列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作风建设内容,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坚决查处党员干部索要高价彩礼、违规大操大办婚庆事宜等行为。

  四、突出一个“治”字,坚持综合施策。强化法治宣传。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法律八进”等活动,大力普及《民法典》《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治意识,维护合法权益。积极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建立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村级工作室92个,建成西刘村、马寨村等法治文化广场和绿源美法治文化公园4个,聘请法律顾问6名,为群众提供婚姻方面的法律服务。突出德治润心。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举行“小区议事厅—诚信你我谈”等道德评议会130多场次,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讲述乡村邻里带头抵制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的感人事迹,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创评活动,涌现出了孝老爱亲好媳妇贾桂梅、助人为乐好干部梁旭等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了人人争做道德模范、人人学习道德模范的良好氛围。创新群治模式。全面推行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乡村治理模式,不断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红白事务理事会等农村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79个村均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建成文明诚信积分超市83个。注重将治理高价彩礼与低收入群众帮扶、特殊供养相结合,开发公益性岗位736个,扶持因婚造成家庭困难的群众大力发展红牛养殖、优质果菜等产业,增强发展后劲,改善家庭收入状况,以物质文明反作用于精神文明迈向更高层次。

Copyright 2011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陇ICP备13000735号-1
技术支持: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