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铸魂 多点发力 武山乡村建设各美其美

时间:2022/06/20 11:06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这个做法好,乡村建设工作要充分动员组织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因地制宜,推进工作”。这是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尹弘对武山县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创新性开展“一爱一为”志愿服务给予的批示。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近年来,武山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总目标,全力实施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扎实开展“一爱一为”志愿服务活动和城乡共治“六大行动”,乡村建设实现高效提速华丽转身。

  位于中华版图腹地,甘肃省东南部、渭水河畔的武山县,东壤羲皇故里,西揽巩昌胜景,南襟岷州山水,北走六盘高峰,是古丝绸之路上的祈福圣地,享有“山水古城,陇上江南”之美誉。悠久的建县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这里“山雄、水秀、洞天、泉汤、菜香、鱼鲜、文脉、武魂、玉润、人杰”。“中国韭菜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武术之乡”“玉器之乡”等殊荣让武山美名远扬。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示范县、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让武山跻身高质量发展的梯队,也全面开启了生态武山、清洁武山、文化武山、乐业武山、好客武山品牌的打造旅程。

  文化铸魂 乡村建设美美与共

  文化建设作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不仅有助于为农村美好生活“加码”,也能让广大村民得到更多更好精神上的滋养。武山县杨河镇精心打造的镇史馆,每天都有人前来参观,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孩童,他们或在某件老物件前驻足沉思,抑或对某件东西好奇,认真听爸爸妈妈讲述他们的来历……一个七八十平方米的空间,让其成为全镇人民留住乡愁记忆、汇聚奋进力量的地方。

  打造一处留住乡情、记住乡愁,激励后人的精神家园,杨河镇镇史馆只是武山县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以文脉领舞,武山县依托“十有”资源禀赋,深挖渭川文化潜力,建设了村史馆、民俗馆、文化创意馆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与此同时,武山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元,全县15个乡镇344个行政村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全覆盖,利用村民协商议事室、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村卫生室、文化大舞台等实践平台,让党的各项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乡风文明焕发出新气象。

  通过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评选出了一大批五星级文明户、环境卫生模范户、遵纪守法光荣户、邻里和睦和谐户、孝敬父母好儿媳、勤劳致富好家庭,用他们的模范行为、高尚人格感染和带动群众。“武山是我家,我爱我家”成为全民共识。

  全民参与 乡村建设面里相融

  仲夏时节,行走在武山县龙台镇董庄村,各条巷道干净整洁,文化广场平整宽阔,散落于村头巷的各个小节点给人浓浓的年代感,合着路边盛开的鲜花,一切显得和谐而优雅。

  “自开展‘六大行动’和‘一爱一为’志愿服务活动以来,村里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宜居环境全面提升。”董庄村党支部书记 陈晓军说,活动中,他们各村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兴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既擦亮了村上的“面子”,又夯实了村上发展的“里子”。

  大局上谋划,关键处落子。为推动乡村建设各项工作落细落实,武山县四大组织主要领导包抓片带、分管领导综合协调、包乡领导指导推动,明确包抓县级干部和乡镇党委书记为乡村建设第一责任人。先后组织6批次260多名党政干部前往浙江、贵州和陇南康县开阔眼界、学习经验、寻找差距。常态化开展城乡共治“六大行动”“一爱一为”志愿服务活动和“五网”整治专项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爱一为”志愿服务者陈红说,每周五下午,他们都会来到各自包抓清扫区域,清理垃圾,打扫卫生死角,各小区住户营造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

  家住武山县城渭北滨河雅苑小区的李大妈说,她们小区现在环境卫生可干净了,没有人乱倒垃圾、乱丢纸屑烟头这些,环境卫生现在保持得很好。

  文旅融合、文农融合不仅是武山乡村建设的一大亮点,也将武山乡村建设推向一个更新的高度。对此,县上多方筹资1.1亿元,着力打造“一带四圈”“三堡九湾”乡村建设示范片带,5个省级、8个市级、12个县级乡村建设示范村既有颜值,又显气质。

  身先士卒 乡村建设尽显担当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持续推进“一爱一为”志愿服务活动中,武山县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与广大干部职工一起身着红马甲,拎扫帚、提簸箕、推着手推车,深入背街小巷、包抓区域,扫马路、除杂草、捡烟头、擦广告、排污水、清除牛皮癣,清运垃圾,并向小区住户、沿街商铺经营者宣传乡村治理方针政策。

  今年春节长假的几场降雪为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县四大组织主要领导带队,分别来到各自包抓区域、街道,清雪除冰。早春的武山县城寒气逼人,但马甲红合着积雪白却成为街上最美的风景,市民在翘首点赞的同时,纷纷走出家门,加入积雪清理队伍。

  在开展的“一爱一为”乡村公路志愿服务整治周中,针对全县17条361公里县道、31条432公里乡道、323条984公里通行政村道路、362条528公里通自然村道路周边环境卫生差等问题,各级领导干部下沉一线,发动群众,组建乡村志愿服务队,广泛动员党员、群众、返乡务工人员和大学生积极参与,全面开展了“一爱一为”乡村公路集中整治活动,并动员县内30多家企业,无偿投入机械参与道路整治,有效地推进路域环境整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极大地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共治共享  乡村建设迸发活力

  五月深春,武山县四门镇下湾村道路两边的4000多株高杆月季竞相绽放、摇曳生姿,映衬着各类喷绘的文化墙,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在新建的停车场里,不时有过往的车辆停下,游客、行人移步在茅草门、麦垛子、石碾子等小节点及月季花前拍照、留影。在村外的田野里,又呈现着鱼米之乡的一番光景。用群众的话说,他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得益于村里有一个团结向上一心为民的好班子。

  “抬头望去,是明媚的天空蓝,放眼四顾,是清新的生态绿。”杨河新村党支部书记杨映应感慨万千。村美民富,邻里和谐,这就是我们所想的乡村振兴。杨映应说。

  武山坚持党建引领、自治、法治与德治齐发力,把基层村民自治与乡风文明建设相结合,铁腕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新建和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大胆提拔使用35岁及以下年轻干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积极开展“十佳美丽乡村”“最美庭院”“十佳文明村民”评选,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创建活动,构建全民共同参与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多举措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积极传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进乡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我为家乡”网红代言、放映优秀影片、评选“感动武山·十大道德模范”等,形成凡人善举层出不穷、向上向善蔚然成风的良好风貌。

  今天的武山各地,城里有生机勃勃的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区、现代化工业园区,村里有各类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也整齐划一的新村,群众的生活过得诗意而美好。

Copyright 2011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陇ICP备13000735号-1
技术支持: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