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村史馆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注入新活力

时间:2022/07/12 16:07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清水县赵那村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主题,积极盘活村内“文体学校”、村史馆等现有优势资源,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乡风文明”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发挥乡土文化人才、农村党员、乡村“五老”人员、新乡贤、道德模范作用,运用“带、传、领、帮、治、育、引”“七字良方”,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走出了一条契合基层实际、适合群众需求的乡村文明实践建设之路。

  推崇了一批传承文化的“带头人”。在保留村史馆原有建筑基础的前提下,整合村内“农民文体学校”阵地资源,将内部改造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思想理论传播、农耕文化展览、村民阅读、乡风文明活动等七大功能室和书法绘画、根雕艺术、图书阅览、拳剑歌舞等四个学习班,由天水市委党校退休讲师郭满福作为赵那村乡土文化传承人,积极吸纳村内农村乡土文艺文化人才30余人,带头面向广大农村学生、文化爱好者、农闲群众开展各类文化公益培训,广泛开展“清水跑驴舞”、“清水小曲”等乡土民俗文化展演活动,让村史馆真正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文明乡风、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阵地”,成为凝聚人心的“加油站”和助力乡村振兴的“催化剂”。

  培育了一批引领思想的“传播者”。定期组织引导农村“五老”和优秀“乡贤”、乡土人才和产业大户、党员干部和青年骨干人才走进村史馆,加入文明实践宣讲队伍。在长期留守乡村的群众中,挖掘培育具有一技之长的百姓宣讲“名嘴”25名,围绕“讲、评、帮、乐、庆”五方面,用摆事实、举例子、讲故事、角色置换等方式,把理论宣讲与惠民服务、文化生活、情景体验、情感交流相结合,面向群众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群众议事·理论走亲”“文明实践课堂”“三提五讲一解决”政策面对面、“街谈巷议新时代”等贴近群众思想、贴近群众生活、乡土味浓郁的凝心铸魂活动,大力唱响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

  树立了一批崇德向善的“领路人”。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依托建立的“道德红黑榜”和文明实践积分超市,每季度定期开展“五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清水好人”“道德模范”等群众性创评活动,对村内好人好事进行激励褒奖,对陈规陋习上门开展劝诫教育,全村累计评选出各类先进典型70余名,先后获评“全国文明家庭”“全国五好家庭”2户,省级道德模范1名,市县级道德模范15名。为了让不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释放出正能量叠加效应,赵那村将好人事迹编成小品、说唱、快板、舞蹈等文艺节目,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在身边”宣讲活动,树立起看得见、摸得着的道德标杆,使身边好人好事成为村民茶余饭后可信可学的榜样,着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组建了一批传递文明的“服务队”。紧盯群众需求,结合基层党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精心组建理论政策宣讲、文艺健身、文化传承等11支志愿服务队伍,由村干部、党员、乡土人才等任队长,发展村内外在线注册志愿者210余名。定期组织村内产业大户、土专家,常态开展送技到户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邀请县级农技人才,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培训。在农闲时间定期组织排练民俗节目、开展健身比赛和文艺演出,教习广场舞、太极拳剑、秦腔戏曲,节日期间在周边村巡回开展文化汇演。常态化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明乡风培育、人居环境整治、志愿关爱行动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着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增进邻里和谐,倡树文明村风。

  如今的赵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如火如荼,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勤劳致富的人多了、游手好闲没有了,文化活动多了、喝酒赌博没有了,文明新风多了、歪风邪气没有了,和谐交流多了,矛盾纠纷没有了,广大群众正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奋斗幸福的日子、创造美好的明天。

  启示与思考

  1.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必须把握好“盆景”与“风景”的关系。清水县赵那村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过程中,突出标准化与特色化打造,结合实际,积极盘活村史馆、文体学校等现有资源,着力构建具有带入感、亲切感的特色实践阵地,打造主题教育实践基地,在展示本村乡土风情和文化底蕴、记录乡村沧桑变迁历史印迹的同时,实现了将地方特色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真正做到了建成村史馆、用好实践站、带活一个村。

  2.谋划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载体必须把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清水县赵那村坚持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村史馆作为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情感纽带”,定期组织群众到村史馆接受红色教育,挖掘具有一技之长的百姓名嘴,利用“口语化”“民谣化”等形式,吸引群众主动参与理论政策学习。通过健全完善“一约四会”,积极选树先进典型,通过趣味性、通俗性强的文艺节目潜移默化地传递给群众,达到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的,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生动局面。

  3.做实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必须把握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清水县赵那村把群众需求作为文明实践指挥棒,哪里有需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围绕五大核心任务和中心重点工作,建立了一批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伍。结合群众作息规律和不同需求,有效把准百姓脉搏,找准情感共鸣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主题志愿服务,避免了“志愿服务形式化、活动化,脱离农民实际”的问题,不断激励群众投身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容渗透于乡村每个角落。

Copyright 2011 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陇ICP备13000735号-1
技术支持:每日甘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