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新动能助推甘肃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3/02/14/ 09:09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字号:[][][]

  范 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共甘肃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决定》强调,“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以文化新动能助推甘肃高质量发展。

  思想是文化的灵魂,精神是文化的力量。我们要以文化的思想和精神新动能,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讲的“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产党的事业”落实好。怎么样才能通过激活文化思想与精神新动能,激发思想和精神的力量?关键是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为了人民、造福人民这样一个方向去努力。要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是否真正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试金石。

  认知是文化的基点,方法是认知的工具,我们要以文化的认识和方法的新动能,从工具理性,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技术路径的视角,找准甘肃高质量发展要紧紧依靠人民的正确路径。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把握贯穿这一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一条红线,就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人民至上根本是为了人民,也不能离开依靠人民。要坚定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理念,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维护民利,紧紧依靠全省人民谋划和推动甘肃发展。

  信心是文化的根本,意志是文化的动力,我们要以文化自信自强的新动能,从实践理性也就是价值归宿的视角,校准以高质量发展造福甘肃人民的正确目标。第一是把准正确方向,第二是找准正确路径,第三是校准正确目标,这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结合、价值和方法统一、理想和现实打通的逻辑链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就是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不断贴近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的本质属性。只有造福人民的思路才是正确的思路,要把为甘肃人民谋幸福作为我们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造福人民。甘肃的发展一定要为了甘肃人民的幸福而谋划,一定要依靠甘肃人民的智慧去推进,一定要用造福甘肃人民的政绩来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在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如何以文化新动能助推甘肃高质量发展呢?

  以河陇文化作为甘肃文化的精神标志,增强甘肃文化自信,统领甘肃文化强省建设。甘肃历史底蕴深厚,文化丰富多彩,比如丝路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伏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等。但是,甘肃文化的重要精神标志,离不开黄河文化中的河陇文化。说到甘肃文化资源,可用“四老三头七明珠”作概括:“四老”就是老天爷赐予的自然景观,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老革命传播的红色基因,老百姓呈现的生活状态;“三头”,就是以伏羲文化为源头、以敦煌文化为龙头、以金城文化为重头的河陇文化体系;“七明珠”,就是从我们甘肃的东大门开始一直向西北延伸的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嘉峪关关城、莫高窟、锁阳城、悬泉置、玉门关七处世界文化遗产。这就是“437”的甘肃文化资源主体,这三大组成部分都可以叫作河陇文化。我们要擦亮河陇文化名片,激发甘肃人民的文化自信,有力助推甘肃高质量发展,这种精神动力绝不可低估。

  再造汉唐盛景,把敦煌打造成“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文化特区。首先从范围相对较小和比较容易的角度入手,把敦煌打造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文化办事处”。建议在敦煌建立一个上海合作组织的文化办事机构,形成文化合作机制。第二步是把敦煌从东亚文化之都升格延伸扩大为亚洲文化之都并继续把它做大、做强、做优。第三步就是建成“一带一路”的“文化办事处”,用这个机制加快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高地,更好为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敦煌力量。此外,我们要形成一个“敦煌指数”,就是文化建设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指数和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评价标准,并在敦煌文博会上发布这样的指数,使之成为文化特区的标志性功能。高地就要聚高人、发高论、造高峰,要通过振兴敦煌文化助推甘肃文化高质量发展,通过文化强省建设助推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为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陈楚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