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4/13/ 11:28 来源:文明庆阳
字号:[大][中][小]
近年来,党家村始终坚持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秉持农村发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的理念,高度重视文化振兴,以文化人,以德载物,以和为美,积极培育文明乡风,探索建立新发展模式,不断涵养文明新风尚,在润物无声中提升了乡村振兴软实力。
把准方向、突出关键,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组建以“两委”班子挂钩负责,党员志愿者为主,网格长、巡查志愿者为辅的宣传指导小组,积极投入“垃圾分类,党员先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党组织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共建美好家园的工作格局。围绕群众需求,积极探索创新,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满意度。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村民房前屋后“四堆”(粪堆、柴草堆、土堆、垃圾堆)进行清理,发动党员积极参与绿化带造景、规范门前菜园等,打造既有精神之美又有人文气息的生态美丽乡村。
提升志愿服务效能。组建“爱在党家”志愿服务总队,下设8支志愿服务分队,注册志愿者185人,常态化开展“传统文化记心间”“学习强国来比拼”“垃圾分类我先行”“美丽庭院比一比”等16个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有效把勤俭持家、耕读传家、孝老爱亲、守望相助、家庭和美等传统文化思想植根群众心中。为了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延伸至“最后100米”,从新风新俗倡导、“一约五会”执行、文明实践活动等方面,创新打造“乡风文明志愿岗”,先后在7个村民小组设立了20个志愿岗,分为先锋岗、科普岗、民情岗、帮扶岗、阅读岗、文艺岗、环保岗和治安岗共8类志愿岗。志愿岗大多设在村民家中,由该户成员提供志愿服务,引导村民形成移风易俗、文明和谐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党家村4组的理论宣讲志愿者党致进是名老党员,退休后主动向村委申请设立先锋岗,不但在客厅专门辟出一块区域成立阅读小站,还在自家小院里开起“庭院课堂”,通过线上直播、线下座谈的形式开展“微党课”,每周两次带领村民一起学党史、讲村史。
突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村委监督委员会等自治机构作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党员积分制管理,推荐“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评选“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等优秀典型,用好党风政风家风滋养村风民风。全村大操大办、互相攀比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治理,优秀传统文化、法治文化在村里展现出持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转变思想、敢破敢立,移风易俗入脑入心
“红黑榜单”扮靓农村环境。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全域无垃圾”为目标,紧紧扭住“一个关键”,发挥“两个作用”,突出“三项重点”,强化“四种措施”,探索建立了“大喇叭”宣传到村、“红黑榜”公示到户、“网格化”值日到人等常态长效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群众生活质量逐步提升,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破立并举”转变陈规陋习。始终把破除陈规陋习作为深化移风易俗的重中之重,深入关注村民反映强烈的人情消费高、宴请流程多等问题,制定了《党家村移风易俗管理条例》、修订了《红白理事会章程》。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践行、加强教育引导、鼓励相互监督等方式,大力推行喜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人情适度、合理收礼、新式祝福的新风尚。同时,为群众制定《婚丧喜事“十”指引》,量身定制红白喜事“文明菜单”。注重加强激励举措,对于积极响应参与移风易俗工作的村民家庭,给予1000元的奖励。通过破陋习、立新风“双管齐下”,逐步实现了“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自2021年7月以来,全村共有24户村民申报红白喜事简办,累计为村民节省开销40余万元。
“最美家风”注解言传身教。在推行移风易俗中,充分凸显家庭这个主体,将“家风”作为关键突破口,致力“以家风带民风、以民风带村风”。从家谱、祠堂、牌坊等历史遗存中深入挖掘民间蕴藏的丰富家风家训资源,开展了家风家训展示展览、故事交流、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受到良好的熏陶,让好家风好家训从家庭走向社会。现在,村民门口都悬挂着自己的家训,好家风好家训已成为各家各户自觉追求。
软硬兼施、奖罚并举,机制保障见行见效
建规立矩,把住“硬杠杠”。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创新施行“四德”文明家庭积分管理。将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表现归纳为“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4大类、22项指标,村民做到其中任何一项都有相应得分,由村干部、村民小组长、驻村工作队和志愿者组成考核小组,每月对各户进行打分,每月一积分,每季一张榜,积分结果可在积分超市1:1兑换相应价值物品。让小积分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大作用,使积分管理模式成为全村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的新渠道和比学赶超的新舞台。自积分制实施以来,党家村已累计发放积分奖励金额20余万元。
群事群议,发挥“自治力”。在农村治理过程中,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表达,在各村组设置村民议事点,让“村民大事村民定、村民琐事村民议”,以群众智慧、群众力量解决群众问题。各议事点定期组织村民开展民主议事,由发起人提出议事事项,全组村民共同协商解决。同时,针对村民矛盾纠纷,组建了“村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四级联动机制,让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被排查、被化解,实现了矛盾纠纷“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村民自治目标。
评星挂牌,激发“荣誉感”。结合农村“地缘近、人缘熟”的特点,坚持不光要奖“票子”,还要给“面子”,以荣誉评比的形式,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在工作中,主动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为全村党员在家门口醒目位置悬挂统一制作的“共产党员户”标识牌。同时,深入开展“新五星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把村规民约、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等内容融入评比标准中,由高到低评出五星至一星家庭。对星级家庭全部挂牌上墙,形成互相竞争、比拼赶超的浓厚氛围,一些未评上五星的家庭主动整改问题,申请重新验收。通过评星挂牌“面子”的激励,实现了乡风文明“里子”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