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故乡花满园——敦煌市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日期:2023/09/19 17:09  来源:中共敦煌市委宣传部

字号:[][][]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文明如光,启人心智。对一座城而言,文明是最好的标签、最美的底色。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敦煌市举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以滚石上山、攻坚克难的精神,以众志成城、使命必达的决心,汇聚成全民参与文明创建的磅礴力量。

  夯实基础  坚决打赢攻坚战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路途上,敦煌市连续三届被评为提名资格城市。2021年敦煌市再次获得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在前两轮创建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四大班子分管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指挥部,定期研究部署创城工作,先后召开了创城工作推进会、协调会、约谈会、现场会和培训会14次。成立了由市级领导担任组长的9个专项行动工作组,重点聚焦基础设施、市容市貌、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小区楼院、窗口单位、农村人居环境、移风易俗和文明素养等领域,靠前指挥、现场办公、分析研判、解决问题。

  同时,依托“一核引领多网融合五化共推”城市基层党建综合体,将“平战结合·应急支援”志愿服务体系纳入主动创稳工作体系,划分城区为8个片区、79个网格,组织151个共建单位和20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入网进格,明确任务、责任到人,合力抓实创城工作。全市党员干部以社区干部为纽带,以楼元业主为依托,以部门联动为支撑,狠抓任务落实,形成了全民创建的工作格局。

  润物无声  培育文明新风尚

  近年来,敦煌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选树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陇人骄子等先进典型,通过各种媒体宣传,让先进事迹深入人心,彰显了好人之城、厚德之市的形象,弘扬了崇德向善、文明高尚的道德情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敦煌市纵深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坚持典型引领,弘扬正能量,持续深化“德润敦煌”道德实践,大力弘扬“莫高精神”,加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陇人骄子”等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广泛宣传各类模范典型的先进事迹。先后评选表彰三届敦煌市级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58名、“新时代敦煌好少年”97名;累计培树全国道德模范1名、“全国新时代好少年”1名、“中国好人”3名、“甘肃好人”12名、“酒泉好人”43名。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5个、省级37个、酒泉市级63个,培树酒泉市级文明家庭11户。

  积极打造“甘肃好人”李生寿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1个,组建道德模范事迹巡讲团,深入各镇、各部门和各单位,开展先进事迹巡讲报告300余场次,持续释放好人“灯塔”效应。通过媒体专栏刊播、制作短视频、抖音、播放公益片等方式,常态化宣传典型人物先进事迹670余条次,转载35000余条次,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打造好人之城、厚德之市。去年5月的一天,敦煌市机关干部代鹏和家人在敦煌公园散步时发现一老一幼不慎两人落水,情况危急,他和儿子代子琦不假思索跳入水中进行救援,成功将两人救上岸之后悄然离开。2022年10月,敦煌市肃州镇村民龚文超接到天津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分库工作人员初筛电话,得知自己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他非常坚定的决定捐献骨髓。2023年3月9日,经过多次体检和配型,“95后”小伙龚文超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共采集造血干细胞混悬液160毫升,成为敦煌市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今年2月份,敦煌出租车司机赵金香在行车过程中,发现了乘客遗落的装有8900元现金和重要证件的钱包,第一时间找还失主……

  志愿服务 传递文明正能量

  暑假里,在敦煌博物馆随处可见佩戴“敦煌志愿者”标牌的青年。“这些志愿者是我们敦煌博物馆为弘扬敦煌文化面向社会招募的大学生志愿者,每年寒暑假我们都会开展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方面弘扬了志愿服务精神,另一方面也弘扬了敦煌文化”。敦煌博物馆工作人员吴静说道。

  一抹“志愿红”,温暖一座城。一件件平日随处可见的寻常事,一个个活跃大街小巷的“红马甲”“小红帽”,一个微笑、一份礼让、一次援手,都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绚丽绽放。近年来,敦煌市建立了“1+24+N”的志愿服务网络,注册志愿服务队130余支、志愿者29500余人。开展了“践行二十大·志愿我先行”“爱心送考 为梦启航”“步行全城 丈量文明”“啄木鸟”“烟头不落地”文明餐桌、文明交通劝导等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次。依托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探索打造了“青禾治”“星火”等志愿服务品牌,以敦煌文化为背景,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础,打造了“鹿小跳”“六彩幸福汇”等敦煌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全市7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断强化阵地、搭建平台、整合队伍、创新载体,定期走访慰问困难群体,广泛开展关爱老人、关爱未成年人、科技卫生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价值引领、道德示范、公益服务、关爱帮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志愿服务浸润温暖民心、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共建共享  更多成果惠百姓

  创城为民,创城惠民。敦煌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创城工作落脚点放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上,绘就全民共建共享“同心圆”,让百姓在创建过程中得实惠。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敦煌市以改善民生福祉为宗旨,优先推动民生工程、优先安排民生资金、优先解决民生问题。建成投用第四中学,开工建设第四幼儿园,完成中医院整体搬迁,建成2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6个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梳理核减办事材料103个、审批环节44个,发挥12345便民服务热线平台作用,及时回应、有效解决群众诉求。发放救助资金和物资4800余万元,惠及群众8.5万人次,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基础设施完善,关乎民生幸福。加快构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新建便民市场和潮汐便民服务点11处,打造物业管理示范小区16个,139个楼院安装智能充电桩3335组。精心规划“一轴一带一线两城五片区”城市空间布局和“一立交四纵七横”路网体系,建成菱形立交并全线通车,全面完成阳关大道改造提升,打通飞天大道北段及富康路、广至路等城区丁字路、断头路6条,完成5个街区34条巷道、沙州夜市和阳关大道等改造提升项目,铺设阳关东路、干渠路等人行道4.2万平方米,打通白马塔路、富康路等城区道路14条城市形象更加整洁靓丽。

  近年来,敦煌市开启城市“美颜模式”,城区道路机械化洗扫率达到91%,空气中的漂浮尘埃得以降低,空气质量得以提高。环卫工人深入背街小巷,地毯式排查清理卫生死角,对发现的积存垃圾、杂草杂物等进行彻底清理。加大城乡结合部、广场、市场、商场等周边卫生保洁力度,作业到边到沿,确保了路面的干净整洁。强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打造省级示范村20个,提升改造农房715户,疏通硬化消防通道13.6公里,改厕2774座,清理垃圾6600余吨,乡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文明创建向城郊和农村延伸,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敦煌这座千年古城由心到行,由表及里悄然发生着蝶变。一份沉甸甸的文明“成绩单”,正在将高质量的“文明指数”转化成敦煌人民的“幸福指数”。

责任编辑:陈楚培(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