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深耕志愿服务 厚植文明之风

日期:2023/10/11 16:10  来源:中国甘肃网

字号:[][][]

  当枝头上金黄的树叶飘旋落地,拂面而过的微风有了些许凉意,深秋的甘肃康县漫山遍野弥漫着缤纷斑驳的色彩,层林尽染、霜染红叶、碧翠流金、远山如黛为秋天的景色平添了浓墨重彩。街道干净整洁、车辆摆放整齐、行人井然有序……街头巷尾乐于助人的身姿在阳光的照耀下那一抹“志愿红”显得格外耀眼,一股“文明风”扑面而来。

  整洁、文明、有序……伴随康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深入推进,居民们已经感受到这个熟悉的县城正在悄然蝶变。而这文明亮丽的变化,离不开志愿者的付出和奉献,他们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在文明城市创建的路上发挥着光和热。   

  “你好,在人行道上不允许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请将车辆有序停放在规划停车位内。” 每天早晨,在各个交通重要路口都能看到文明劝导的志愿者。在康县,身穿“红马甲”、手拿“小红旗””、头戴“小红帽”的爱心志愿者遍布每个角落,或是“劝导员”“保洁员”,也或是“守护员”“宣传员”“旅游解说员”……每一位志愿者都默默坚守岗位,就像是天空中最闪亮的星辰,用微光照亮了大街小巷,温暖群众的心窝。

  “大妈您慢点!”“大爷现在是红灯,您稍等一下。”志愿者们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一个个温馨的动作、一次次无私的坚守,勾绘出了文明康县的底色。他们用实际行动,夯实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倾情付出,换来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据了解,康县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深入挖掘志愿者的感人事迹,宣传推选优秀志愿者及志愿服务项目品牌,通过全方位、持续性、广覆盖的宣传,传播志愿服务文化,进一步提升广大群众对志愿服务的知晓度、认同感、参与率,持续营造“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都是受益者”的浓厚氛围,真正让一抹“志愿红”扮靓整座康县城。

  因“志”而行,因“愿”而动。“康县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不断加强新时代文明阵地建设,整合资源,创新建设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5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各行业便民服务大厅、沿街机关企事业单位、店铺等共设立了34家‘歇脚驿站’,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康县文明城市创建事务中心主任李甲奋说,“我们还要深入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在文明上下功夫,在实践上做文章,切实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美好体验。”

  鉴于此,康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企业根据行业性质,因地制宜,每个服务站点,建立健全便民服务设施,配齐轮椅、爱心雨伞、便民药箱、小件寄存柜、老花镜、饮水机、共享充电宝、文具用品、母婴室、婴儿车、公用电话、失物招领、听力障碍等服务项目。同时,该县以“甘雨随车”志愿服务品牌为基础,积极创新打造了阳坝镇“暖心有我”、长坝镇“长聚力”’1小时、寺台镇“寺小递”、豆坝镇“微管家”、迷坝乡“微心愿”等一批有特点、有风格、有温度,真正为群众提供常态化、多元化服务,深受群众欢迎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

  陌生的面孔,熟悉的笑容,是对志愿者准确的描述,忘了自己,宽了心胸,是对志愿者由衷的赞美,他们传播文明,他们奉献爱心,他们是最美丽的人。

  家住该县西街社区的张大爷谈起“创城”,他笑笑呵呵的说:“现在城里美了,干净整洁,生活更加便利。在街上随处可见志愿者劝导员,特别是志愿者们的贴心服务,每月上门理发、量血压,经常嘘寒问暖,让我感受到了温暖。”

  广场、街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公约、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宣传标语抬头可见、驻足可观;街头、路口,文明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宣传,传递文明有礼新风;农村、社区,干部群众清理卫生死角,共创整洁有序环境。

  深耕志愿服务,厚植文明之风。康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宁洁茹说,“今年以来,康县紧紧围绕‘五美康县’建设,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创城工作,把志愿服务和创城工作紧密结合,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广泛开展为特殊困难群体定期上门服务,打扫环境卫生、检查身体、理发、换洗衣服、水电维修、网上购物、法律援助、做家务、干农活、寄取快递等志愿服务。同时,为学生上学放学设置护学岗,保证每一位学生的上学安全;利用周末和假期志愿者开展爱心课堂志愿服务,让每一位孩子在假期更有趣。另外,在康县街头的红绿灯处、十字路口、人流密集的地方都有志愿者忙着劝导不文明行为、捡拾周边垃圾,他们通过一言一行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一抹抹红色身影扮靓了整个康县。”

责任编辑:陈楚培(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