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建设工作动态】第7期丨临夏永靖:培育文明村镇 绘就乡村文明新画卷

日期:2024/11/19 09:11  来源:永靖县委宣传部

字号:[][][]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和文明乡风建设任务部署,深入推动思想道德、民风家风、乡村文化、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验总结,强化互学互鉴,提高创建质效。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将于2024年10月起,在甘肃文明网、“文明甘肃”微信公众号、中国甘肃网等媒体平台开设“文明乡风建设工作动态”专栏,择优刊登全省各地文明乡风建设的信息稿件,供大家学习借鉴。

  培育文明村镇 绘就乡村文明新画卷

 ——临夏州永靖县三塬镇刘家村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工作案例

  在永靖县三塬镇刘家村,一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塔木雕产业基地正在拔地而起;在黄河三湾度假区,一湾接着一湾的独特风光吸引游人纷至沓来;在三塬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农民”变“股民”,村民入园承包、参与经营……一幅幅产业兴农村美、促融合共富裕的和美乡村实景图正在永靖县三塬镇这座文明村镇徐徐展开。

  三塬镇位于永靖县西南部,这里天蓝、地绿、水清、人和。近年来,三塬镇发挥镇级优势、村级资源,锚定“六个永靖”目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着力打造秀美乡村环境,大力推动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培育富民产业,让乡村增“颜值”,村民富“口袋”。

  环境改善,人居环境“靓”起来

  村道蜿蜒,粗壮的树木矗立路旁,蓝顶白墙的农屋影影绰绰。各家各户门前庭院干干净净,屋后空地利利落落,种植大棚内生机勃勃,原来杂乱的菜园整整齐齐,土路变成了水泥路,过去入夜的乡村道路被沿线的景观灯照亮……在永靖县三塬镇新建村,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如数家珍。

  前些年,三塬镇新建村在村民眼中还不是“完美”的存在,当地流传着一段顺口溜:“房前屋后柴火堆,畜禽圈舍随处见。辛劳种粮填肚子,何时才能挣票子。”变化显而易见,感受真真切切。现在,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民们都自觉把自家拾掇得漂漂亮亮,村子像个大公园。“村子环境这么美,需要我们村民保护,村里干部经常上门宣传,我现在也养成习惯了,看到哪个地方不干净,感觉特别碍眼。”村民说。

  村居环境的改变,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三塬镇统筹推进环境整治、风貌改造、污水管网、旅游开发、道路提升、绿化美化等项目建设。村干部们带头“拆旧建新”,进行风貌改造、基础设施及景观提升,提升村容村貌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成道路、供电、通信、保洁、绿化、燃气、物流、改厕等12项建设内容,做到项目建设与乡村建设有效衔接。

  “室内屋外勤打扫,干净整洁真漂亮。勤劳致富产业旺,种植大棚换票子。”尝到了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果实后,村民们唱出了新的顺口溜。

  产业兴旺,村民腰包“鼓”起来

  有了宜居环境的面子,还得有产业兴旺的里子。三塬镇一手抓生态,一手抓产业,闯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的路子,让村子既能美得了、富得了,还能稳得住、能发展。

  三塬镇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企业主建、政府配套、农户参与”的方式,使三塬现代农业产业园规模达到5000亩,年产果蔬1万余吨,经济收入可达到2亿元,让村民从“农民”到“股民”华丽转身,既能通过产业增收,又有务工收入。

  特色产业的创新让乡村振兴焕发出新生机,正在成为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新方式。三塬镇根据镇内山地、台塬、库区不同的地貌条件和产业基础,坚持“做出特色、打造有机、延伸链条、提升效益”的路子,形成了设施蔬菜、白塔木雕、花椒林果、乡村旅游“四大产业”为主,种养殖、商贸加工等“五小产业”。紧紧围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这一核心目标,按照“一核多元”的产业结构模式和“农业打底、文化塑形、旅游赋能”的建设理念,按照园区带动、聚合发展的思路,推动实现山水田统筹、农文旅融合,塬上塬下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当地村民的生产经营性收入,实现村集体经济创收,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塬镇下塬村曾入选第八批全国“一乡一品”示范镇村名单,被评为省级文明乡村,打造三塬现代农业园区是永靖县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永靖县按照“园区引领、基地带动、一乡一业”的发展模式,立足资源禀赋,以和美乡村为抓手,引培并举,构建多元产业发展格局,为群众增收致富打好基础。

  移风易俗,精神面貌“好”起来

  和美乡村,不仅是美在环境,更是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之美。三塬镇积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为基本布局,以农家书屋、广播站、戏台等为载体,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等村民自治作用,真真切切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跟着村民走、围着村民转、做给村民看、领着村民干”,围绕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社会治理等民生问题,在群众家门口搭建“零距离”服务群众平台。推行“文明乡风+文明实践”模式,下大力气整治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组织开展“治理高价彩礼、倡导移风易俗”“人居环境大改善”等文明实践活动。

  把乡村文化墙作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阵地,将乡风文明、农村环境治理、村规民约等内容融入乡村文化墙,努力打造“一墙一文化、一路一风景、一村一特色”的和美乡村。

  一面面文化墙绘出乡风文明新画卷,一个个农家书屋成为群众文化“加油站”,一条条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走向文明新生活……如今的三塬镇,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村子更美了,产业更强了,精神更富了。

  乡村之美,美在乡风民风、美在人居环境、美在产业兴旺。永靖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不断巩固文明村镇的创建成果。以文明乡风活起来、人居环境靓起来、文化生活热起来、农民精神富起来为目标,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让文明新风随着乡村振兴的宣传线、文旅线、产业线、交通线吹入千家万户,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