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1/28 11:11 来源:嘉峪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字号:[大][中][小]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和文明乡风建设任务部署,深入推动思想道德、民风家风、乡村文化、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验总结,强化互学互鉴,提高创建质效。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将于2024年10月起,在甘肃文明网、“文明甘肃”微信公众号、中国甘肃网等媒体平台开设“文明乡风建设工作动态”专栏,择优刊登全省各地文明乡风建设的信息稿件,供大家学习借鉴。
抓实精神文明建设 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嘉峪关市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工作案例
近年来,嘉峪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把培树文明乡风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有力举措,注重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农民的生产生活、文化娱乐、休闲体验,贯穿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各领域、诸环节、全过程,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走出了一条村庄美、治理好、乡风和、民心齐的和美乡村发展之路。
2024年3月8日,郊区工作办组织峪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庆三八主题活动
明确责任主体,打造凝聚人心的协同体系
一是强化党委统筹引导。健全强化“工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镇村各负其责、驻镇站所同心协力、农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确保压力层层传导,任务层层落实。制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全面分解任务、压实责任。二是坚持群众主体地位。以乡贤座谈会为载体,引导群众聚焦生产生活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参与到村级事务中来。坚持把工作需要和群众需求相结合,紧抓“三会一课”契机,广泛征求群众关于学习培训和精神文化活动相关需求,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提升学习培训和文化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24年6月8日,新城镇安远沟村在村党建文化广场组织开展以“情满端午·粽叶飘香”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主要有包粽子、歌舞表演、普法宣传等活动,共计80余人参加。
聚力文明实践,铺就德化人心的实践路径
一是在广泛学习宣传中深化思想强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道德讲堂等载体,利用“乡村大喇叭”“板凳课堂”两大宣讲品牌,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等学习宣讲活动150余场次5500余人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增强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行动自觉。二是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践行文明新风。聚焦打造民生幸福典范城市的目标任务,深入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包街”行动,近三年来,举办道德讲堂活动210余场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宣讲70余场次、文明实践活动380余场次,持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打造“厚德塔湾”“孝善河口”等7个文明实践品牌,将志愿服务与镇村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400余场次31000余人次,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三是在评比表彰先进中激发内生动力。常态化开展先进典型培育选树工作,近三年推荐评选市级劳动模范7人、雄关好人19人、评选市级最美家庭15户、五星级文明户1049户,表彰“好婆婆”“好媳妇”等140余户,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弘扬新风。通过“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乡村振兴”模式运营巾帼家美积分超市,2024年上半年积分超市开展兑换28场次,兑换物品1500余件,“家庭积分”撬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广大村民群众参与文明建设、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增强。四是在潜移默化影响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甘肃好人”梅建国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深入推进“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 建设文明乡风”工作,形成“婚丧喜庆公约”,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注重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志愿服务活动、文体节庆活动中宣传发扬文明新风,广泛张贴、微信推送移风易俗倡议书,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600余份,红白理事会评议50余次,村民报备红白喜事90余次,镇村没有发现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情况。五是在加强文化惠农中丰富群众生活。保护传承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2项,建成3个非遗工坊,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将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农耕文化相结合,举办“农民丰收节”“梨花节”“葵花节”“西瓜节”等特色活动6场次,举办“村BA”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有效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成省级五星级农家书屋7个、四星级农家书屋6个,农家书屋藏书达11万余册,根据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结合实际确定错峰开放、分时段开放等开放方式,充分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2024年6月7日,新城镇横沟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以“浓情端午、快乐成长”为主题的端午节活动,主要有青少年活动、才艺展示、安全知识宣讲等,共计30余人参加。
强化基础建设,夯实滋润人心的基本保障
一是建强基本队伍。吸纳优秀党员、村民代表、热心群众等进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农村老党员、离任村干部以及乡贤、致富能手等先进代表在文明实践和移风易俗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带动群众积极学习政策、广泛参与文明实践。二是健全基本制度。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目标任务,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落实,扎实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联席会议、挂点单位联系等制度,充分发挥“五会一规”作用,强化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形成齐抓共管、资源共享、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三是建优基本阵地。建成塔湾村农耕文化劳动教育研学基地,为市民朋友提供户外素质拓展、农耕文化体验平台。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规范化运行,建成镇综合文化站3个、法治文化阵地5个,5个村被命名为“甘肃省村规民约先进村”,河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被评为全省优秀实践站。
文殊镇梨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