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02 10:12 来源:嘉峪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字号:[大][中][小]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和文明乡风建设任务部署,深入推动思想道德、民风家风、乡村文化、移风易俗、人居环境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验总结,强化互学互鉴,提高创建质效。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将于2024年10月起,在甘肃文明网、“文明甘肃”微信公众号、中国甘肃网等媒体平台开设“文明乡风建设工作动态”专栏,择优刊登全省各地文明乡风建设的信息稿件,供大家学习借鉴。
“三加强”扎实做好文明新风倡导
——嘉峪关市文殊镇文殊村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工作案例
为做好文明新风倡导,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推动文明新风建设见成效。近年来,文殊村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活动,坚持以群众为中心,始终把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作为文明新风倡导的重要内容,帮助引导群众转变思想,提高文明素质,树立文明新风尚。
加强领导 形成制度倡导新风
成立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其他村“两委”为组员的精神文明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定期召开工作部署会,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细化明确到人,要求党员和村干部带头示范,积极引导家庭成员、亲朋好友自觉抵制陈规陋习,为广大群众树立榜样,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涵养时代新人的推动者。坚持以支部为引领,成立移风易俗道德评议会工作组,由群众推选在村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或德高望重者来担任道德评议会成员,制定道德评议会章程。成员们平时通过深入观察、走访入户、张贴海报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反映,及时发现好典型,总结好经验,宣传好事迹,用道德评议的力量化解婆媳矛盾、邻里纠纷等难题,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焕发新活力。近年来,文殊村已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4户,文明家庭3户,好媳妇好婆婆2人。
颁发最美家庭证书
加强教育 注重思想深入人心
移风易俗是一场新旧之争,然而,面对农村地区复杂的人情社会关系,让新观念、新风尚融入千家万户并非易事。文殊村依托“三会一课”“道德讲堂”,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道德教育,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和改进村民思想道德建设,使道德规范成为人们的行为自觉。通过道德评议会章程,引导广大群众查摆自身及身边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反对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严格落实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制定彩礼、人数、酒席桌数等指导标准,号召大家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活动中。2024年以来,签订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承诺书87份,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执行,村民群众自发参与的良好格局。
入户宣传
加强创新 深化综合治理模式
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将文明村风、淳朴民风、清廉政风,在“规”与“约”
中转化成为一条条具体的行为规范,将其张贴在党建文化长廊上,潜移默化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推动全村全面形成崇德向善、文明、节俭、科学的良好风尚。结合村情实际,围绕农村重要事务,建立了“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激励和引导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集体义务劳动及培育文明家教家风中来。通过制定完善“积分制”管理方案,厘清积分标准以及兑换标准,按照“一月一公示、一季度一兑换、一年一清零”的原则进行积分兑换,最大限度发挥“积分超市”在家庭文明建设、乡村治理、志愿服务等工作中的撬动作用,带动全村广大妇女为弘扬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积分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