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12/31 16:12 来源:瓜州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
字号:[大][中][小]
今年以来,酒泉市瓜州县聚焦群众需求,用好志愿服务“加减乘除法”,有效发挥志愿服务在移风易俗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把服务落到实处,把温暖送到心坎,不断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传播党的好声音,做好“加”的整合。党建引领“队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把“切实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移风易俗”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的核心理念,以“五老”为骨干,指导组建乡镇级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伍15支、村(社区)级队伍84余支。统筹活动“资源+”。统筹协调职能部门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暨“银龄行动”系列活动、“童成长·共幸福”家庭教育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文明实践所(站、基地)志愿者开展“进村组、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联合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320余场次。善用方言“受众+”。建立“小喇叭”宣讲资源库,链接各地“五老”、乡土名嘴等志愿者录制三句半、快板等音频,依托乡村大喇叭,以“餐后一刻钟”项目的形式,向群众进行“土味”宣讲。
二、坚持问题导向性,抓实“减”的成效。红白操办标准“减”。联合民政、司法、团委等部门组织乡村“五老”、返乡大学生等以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方式开展调研,摸清民情民俗民意,协助村“两委”与群众共同确立红白事操办标准,今年为75个村完善修改村规民约提供了民情依据和建议标准。文化涵育抵触“减”。组织文化志愿者参与乡村大舞台、中秋晚会和社区文艺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县文化馆专业人员为群众文化自乐班进行培训,积极打造家风长廊等场所,并依托“广场舞大妈”志愿者宣讲,有效减少抵触情绪。风俗改革陋习“减”。积极推进全县“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改革,联合县妇联积极开展巾帼育家风、志愿暖民风、国学扬礼风等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群众转变理念,破除陈规陋习。
三、找准工作切入点,取得“乘”的效能。积分管理“乘”东风。探索将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纳入村(社区)文明积分管理,以积分调动群众积极性。惠老助小“乘”效应。拓展实施“一老一幼”结对帮扶制度,引导群众互助互帮,以志愿者骨干为核心,指导建立老、中、青志愿者队伍335支,培育“广至红娘”“祁妈妈”等30余个项目(活动)。领域拓展“乘”势能。积极探索开拓志愿服务新领域,持续深化乡村文化旅游志愿服务,新培育旅游志愿者2000余名,以人文美增值自然美;充分发挥4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个村级互助幸福院阵地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设立“老者食堂·学堂”“银龄之家”等场所,为群众提供各种红白事宴席,让村民操办红白喜事有了场所,既方便又安全。
四、激发治理新活力,提升“除”的力度。融入基层治理“除”阻碍。结合加强基层治理,起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方案》,联动妇女保护、儿童保护、环境保护等工作,建立定期协商、互联互动等机制,扫除跨部门合作体制机制障碍,邀请寒暑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留守儿童关爱、生态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实施专业引领“除”短板。探索发展“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模式,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带动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提质增效,依托全县各社工站,按照“2+1+N”的组合配备2名社工、1支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若干名志愿者,有效提升志愿服务专业水平。着力未雨绸缪“除”隐患。针对个别辖区“升学宴”“谢师宴”等苗头问题的情况,及时组织教育局、团县委、图书馆等部门联合开展“青年夜校”“读书交流”等系列拒绝“升学宴请”主题活动,引导形成“小事不办”的文明自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