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以乡风文明之魂 筑乡村振兴之基

日期:2025/01/23 15:01  来源:天水市文明办

字号:[][][]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天水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五大振兴”的目标任务,把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坚持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着力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为乡村振兴铸魂聚力。

  一、以文明创建助推乡风文明建设。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各县区、各部门深入实施“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加大“讲文明树新风”“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覆盖面和刊播力度。天水市现有乡镇113个,行政村2491个。现有各级文明村镇1490个,其中:全国文明村镇9个,省级文明村镇127个,市级文明村镇198个,县级文明村镇1156个。各县区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创建,清水县积极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秦安县、武山县巩固提升省级文明县创建成果,积极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甘谷县、张家川县已成功创建为省级文明县,秦安、甘谷、张家川县正积极争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累计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0个;建成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21个、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33个、县区级乡村建设示范村47个;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成立8个市创城督查组,全方位、高密度对文明村镇实测点位的督查检查,强化城中村、乡镇及路域环境等整治,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深入开展做文明有礼天水人活动,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做文明有礼天水人“十大文明行动”的通知》,市文明办联合市委社工部、市委网信办等10家部门单位,共同发出《“十大文明行动”倡议书》。今年当天水“创城”遇见麻辣烫走红,积极协调督促各相关部门和县区开展志愿服务,持续宣传推广“做文明有礼天水人”十大行动,倡导广大市民文明出行、文明旅游、规范停车、文明用餐、爱护公共卫生、维护公共秩序、积极开展志愿服务等,热情有礼接待外地游客,摒弃陈规陋习,合力共建文明城市。

  二、以铸魂育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着力打造宣传教育示范街、主题广场、主题公园、“好人一条街”“新时代好少年桥”主题村镇以及文化墙等,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群众生产生活有机融合,德润各方面各领域。制定天水市《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办法》《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管理办法》《“天水好人”管理办法》,广泛开展先进典型推荐评选和帮扶礼遇。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人、甘肃省道德模范7人、天水市道德模范75人,中国好人5人、甘肃好人56人、天水好人515人;全国文明家庭2户、省级文明家庭4户、市级文明家庭117户。实施道德模范系列微电影工程,先后创作拍摄了《爱·不释手》《爱·如己初》《幸福》《彩虹的味道》《天水无尘》《初心》等6部道德模范微电影。2022年以来,全市打造“甘肃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7个,指导各县区依托“甘肃好人”品牌工作室开展主题宣讲活动27场次。每年邀请先进典型代表参加公祭伏羲大典等大型活动。组织开展天水市道德模范系列微电影展播、第21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暨先进模范事迹宣讲、“甘肃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集中宣传月等活动。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期间,常态化组织慰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文明家庭等先进模范代表129人次,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三、以移风易俗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为主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文明新风教育、科学知识普及和法治教育,开展治理高额彩礼、树立文明乡风示范创建活动,发放《治理高额彩礼倡议书》70多万份。进一步明确“一限”“三诺”“三覆盖”“三严禁”“四带头”“两处理”治理办法,发挥党员干部“关键少数”带头作用,组织党员干部签订《党员干部拒绝高额彩礼承诺书》,完善党员干部婚丧嫁娶等事前报备审批、事后报告制度,明确规定县域内婚嫁彩礼、礼金、酒宴等最高限额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部门牵头,指导全市2491个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修订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对红白事流程、礼金标准、宴席档次、规模数量作出指导性“限高”。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将婚介机构、婚庆公司和职业婚介人员纳入管理范围,实行登记备案制度,开展政策解读、普法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并签订行业行为承诺书,实现婚介持证上岗。司法部门牵头组织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政法、公安、法院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治理行动,依法严厉打击“职业媒婆”哄抬彩礼、索要高额介绍佣金、包办买卖婚姻、侵害妇女合法权益、婚姻诈骗等违法行为,营造了共建和谐的社会新风尚。特别是今年以来,天水市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开展“纠治陈规陋习 倡树文明新风”系列宣传报道活动13期。启动“晒村规民约、展乡风新貌”系列主题宣传展示活动,收集7个县区优秀“村规民约”33个,分期展播宣传,引导县区、街道、社区、乡镇、村(组)互学互鉴,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

  四、以文明实践培育乡风文明建设。坚持先行先试、全面建设的总体思路,按照“14536”的总体要求,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书记主抓,把志愿服务作为重要抓手,实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供单、群众点单、中心(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五单”对接机制,紧贴群众生产生活实际,推出“文明礼仪进公交”“洁净家园”“好婆婆好媳妇”“一对一献爱心”“群众议事厅、有事您说话”等志愿服务项目,每年开展“百人百课百讲”“百名讲师进基层”先进典型事迹宣讲等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县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个、实践所124个、实践站2846个、实践点(基地)346个;全市共注册实名志愿者48.5万人,志愿服务队伍 6788支,发起志愿服务项目3492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依托“我们的节日”,开展天水市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国风集体婚、“移风易俗遏制高额彩礼弘扬正能量”主题微座谈、“5·20”青年交友联谊会、秦风集体婚礼暨婚俗展演展示、“千载姻源 百年好合”2024(甲辰)天水伏羲庙七夕节拜祖祈福等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营造了遏制高额彩礼、倡导婚嫁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市上下常态化组织先进模范代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开展理论政策宣讲、事迹宣传、帮扶慰问、法律维权、卫生保健、助残帮困等文明实践活动,用文明实践力量,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文明先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天水市将探索奋进,通过打造“文明行、文明汇、文明风、文明颂”宣传“沃土”,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羲皇故里、龙城天水、文明高地”崭新形象和靓丽品牌,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吹遍天水大地,不断构筑起一道道乡村振兴靓丽风景线。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