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2/18 17:02 来源:嘉峪关文明网
字号:[大][中][小]
道德模范引领风尚
文明创建热潮涌动
志愿服务情暖人心
……
行走在嘉峪关大街小巷,
目光所及、点点滴滴彰显出
雄关有“礼”的风度与气质,
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2024年,嘉峪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全市“两区一城一地”发展定位,紧紧围绕“六个典范”工作部署,持续推动文明培育深入人心、文明实践深化拓展、文明创建提质增效,城市文化底蕴、精神风貌更加彰显,群众思想觉悟、文明素养深耕涵养,文明嘉峪关散发出更具魅力的时代气息。
精准高效推进 坚定文明城市目标
秉持高位推动,上下统筹“一盘棋”。为更好应对文明创建工作新形势、新任务,2024年,嘉峪关市新建立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助力打造民生幸福典范组织机制,借机构改革东风新成立市文明城市创建指导中心辅助创建工作,成立8个专责组和属地重点任务专责组紧盯行业、属地重点任务,深化开展文明社区共建、文明市场共治、文明市民共鸣等7项行动,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各项工作横向有人管、纵向有人督,实现创建工作不留空白,不留尾巴。
坚持以上率下,同心同德“一股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全程关注、全程指导、全程支持创建工作,多次对创建工作做出指示批示,多次实地督导调研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各市级领导分领域强化工作部署推动、加大调研督导频次、加大督查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完善了创建工作闭环流程,明确了各单位工作职责,增进了单位间协作配合,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符合嘉峪关实际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模式。
加强部门协作,织密责任“一张网”。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涉及面广、要求高、战线长,市文明办发挥牵头抓总和协调指导督促作用,积极谋划改进创新文明创建工作举措,强化与街道、公安、城管、市属国企等部门单位衔接,确保织密织牢文明创建每一针脚。街道、公安、城市管理等部门积极响应、踊跃参加,建立责任体系、开展专项行动、实施网格化管理,确保各项创建任务落实到位,进一步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培育文明土壤 滋养文明城市精神
紧扣问题导向,打通整改“一条链”。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方方面面和群众日常生活感触最直接、最深刻的问题,靶向瞄准、精准施策。围绕小区及周边背街小巷卫生差、公益广告设置不规范、车辆乱停放、垃圾清理不及时等问题开展多轮次拉网式巡查检查,督促社区、物业针对性整改。紧盯市场秩序乱、流动摊点无序经营等问题,城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划定严管街道、严管区域,就规范摆摊设点、市场环境卫生质量等常态化开展巡查检查。聚焦共享电动车乱停放问题,交通、城管等部门督促共享单车运营商精准设置电子围栏,集中清理破损、无牌照共享电动车,市容秩序进一步优化。
深耕文明沃土,贯通创建“一条路”。文明之城始于文明习惯的养成。嘉峪关市深入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落地落实。2024年以来,选树“五星级文明户”16户、“新时代嘉峪关好少年”25名,2人获评“新时代甘肃好少年”。选聘27名模范好人“文明监督员”及30名文明餐桌监督员,新建2个“甘肃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全市5个好人工作室开展“520阳光助学”“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中医健康养生操·引领健康新风尚”等文明实践活动120余场次,文明培育有力有效、文明新风劲吹城乡。
厚植文明理念,筑牢文明“一条心”。积极开展“我们的节日”“书香雄关、全民阅读”等“做文明有礼的雄关人”主题实践活动,1万余人次参与“美丽雄关、万人清洁”志愿服务行动,倡导文明礼仪、文明餐桌、文明上网、文明观演、移风易俗。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健全完善“点单、供单、派单、接单、评单”工作模式,“孝老饭庄”“道德储蓄”“你的银丝我的牵挂”等文明实践特色项目及“建设姐姐”“铁大叔议事团”等志愿服务品牌持续引领社会风尚、服务广大群众,青年讲师团、“嘉喻户晓”巾帼宣讲团等理论宣讲队伍广泛宣讲传习党的理论政策,教育引导市民讲文明、守秩序、树新风,让文明理念在每一个市民群众心中生根发芽。
践行为民初心 汇聚文明城市力量
践行为民初心,擘画民生“一幅图”。深入践行精神文明建设是为了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宗旨,把文明创建与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惠民实事相结合。聚焦西域花园小区环境整治、违建拆除、物业进驻等5个重点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把“问题小区”“环境脏乱差小区”打造成新时代社会治理典范城市的“标杆小区”;富强市场、雍和市场等老旧市场按照文明城市标准改造提升,设施更新、违建拆除,环境转优、秩序向好,“烟火气”吹来“文明风”;在繁华路段合理划定餐饮商业外摆区,打响“嘉峪关烤肉”牌子;12345便民热线“接诉即办”和网民留言办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流程、提高标准,政府电话多了、群众烦恼少了……通过深入推进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的各项民生工程,市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办好惠民实事,共享文明“一园景”。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着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让群众共享创建成果。近年来,市级财政支出的80%投向民生领域,铁山桥、金港大桥、嘉文大桥竣工投用,S06酒嘉绕城高速全线贯通,机场改扩建工程T2航站楼主体完工,体育大道、兰新路、和诚西路管网和路面改造高质量完成,市民出行更便捷、更舒心;多渠道开展“春风行动”等“10+N”公共就业服务,12345热线获评全国“为民惠企服务腾飞典范”,连续3年被人民网授予“民心汇聚奖”,连续2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让广大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发展的温度,真正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倾力加强宣传,凝聚干群“一股绳”。坚持群众创建主体地位,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形成上下联动、地企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常态化开展“文明雄关·你拍我改”“文明月月倡”“美丽雄关、万人清洁”“争做雄关好网民”“光盘行动”等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制作推送《文明雄关大家谈》《文明小剧场》等系列短视频和新媒体推文,创新开展“争做文明有礼雄关人”有奖问答活动,面向基层发放宣传册、无纺布袋、纸巾等宣传品近50万份,依托美团外卖发放“传递美食·传递文明”宣传小贴画20万张,广泛传递文明之声,形成了“主动参与、乐于参与”的良好局面。
城市因文明而美丽,文明让城市更美好。下一步,嘉峪关市将积极主动适应城市发展新形势,顺应新时代精神文明创建新要求,坚守为民宗旨、完善创建机制、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推动城市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为嘉峪关加快建设“两区一城一地”,聚力打造“六个典范”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