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2/26 15:02 来源:定西文明实践
字号:[大][中][小]
近年来,定西市陇西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教育引导,拓宽参与渠道,启发群众自觉,持续推进家庭文明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家力量”。
一、强化思想引领,筑牢文明根基。把加强思想引领作为首要任务抓紧抓实,坚持线上线下同向发力,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与文明素养,引导家庭成员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家庭文明建设的思想根基。注重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家庭、融入生活,充分发挥新时代宣讲师、巾帼红娘宣讲志愿服务队等宣讲力量,把宣讲地点搬到小区广场、农家院落,采取“板凳会”“炕头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送到群众家门口。持续在“看陇西”“文明陇西”等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号推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引导各类媒体开设“家庭文明建设”专栏,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形式,常态化对获得各级各类先进典型家庭的事迹进行宣传和展示,带动广大家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牢固树立新时代家庭观。
二、注重家风传承,弘扬传统美德。始终以家风传承、弘扬传统美德为着力点,多措并举,传播优良家风文化,培育良好家风。依托陇西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人、乡土乡贤的优秀家风故事,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在菜子浅河村等30余处村级阵地精心打造家风亭、文化长廊等阵地,以“沉浸式”体验模式,让优良家风可触可感。常态化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宣讲、道德讲堂和“婆媳话家常”互夸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聚焦身边人、身边事,以真实且饱含温情的故事传递家风力量。注重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开展“最美家庭”“文明家庭”选树活动,设立“孝悌和乐”“书香润家”等特色标签,通过融媒体矩阵展播先进典型事迹,形成“一家庭一亮点”的示范效应。同时,组织“文明家庭”代表深入乡镇巡回宣讲,以“接地气”的方式传递家风力量,引导广大群众向先进学习,营造全社会注重家风传承的良好氛围。
三、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综合运用教育引导、实践活动、制度约束等举措,发挥家庭在移风易俗、建设社会文明风尚中的“细胞”作用。以“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宣传引导工作为切入点,通过召开主题宣传、召开专题讲座等形式,宣传移风易俗的意义和要求,引导群众树立“重情轻礼”的婚恋观和“厚养薄葬”的孝道观。创新举办“崇德明礼·感恩奋进”陇西县第一届集体升学礼和“德美陇塬·守望幸福”集体颁证仪式、青年联谊交友活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引导群众倡树婚嫁文明新风。督促指导全县215个村和18个社区全覆盖修订完善与移风易俗相契合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明确红白喜事的标准和流程,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动员引导“文明家庭”成员加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群众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基层自治,推动移风易俗和乡村治理水平双提升。
四、多方协同发力,凝聚创建合力。坚持把文明家庭创建作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关键核心,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为构建文明和谐家庭环境注入强大动力。政府部门统筹引领,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家庭教育指导网络,整合教育专家、心理咨询师等资源,提供“线上+线下”个性化服务。举办陇西县“家庭·家教·家风”书画作品展,创作作品200余幅,以艺术诠释家庭和谐,实现“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力量,针对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打造“爱心妈妈”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精准匹配452名“爱心妈妈”与儿童建立“一对一”帮扶,定期开展生活照料、心理疏导和学业辅导,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动员社会爱心企业、爱心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留守儿童、困境家庭提供帮扶,传递社会温暖,同时鼓励企业参与文明家庭创建,引导职工传承良好家风,促进家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