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进创新 提升文明质效丨机制创新案例网上展示活动】第3期 | 临泽县:“三三三模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日期:2025/03/14 15:03  来源:中共临泽县委宣传部

字号:[][][]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甘肃文明网即日起开展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创新案例网上展示活动,旨在通过聚焦工作机制、丰富工作载体、打造优质品牌等创新举措,进一步做优做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创新、亮点工作,为推动新时代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鲜活经验、特色做法和生动实践。

临泽县:“三三三模式”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质增效

  临泽县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积极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厚植“文明临泽·实践有我”品牌优势,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通过健全领导机制、创新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机制,探索形成“三三三”工作模式,汇聚起合力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磅礴力量,共同绘就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画卷。

  突出“三个抓手”,强化组织聚合力。一是顶层设计抓统筹。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全县发展战略,县委主要领导积极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研究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切实加强统筹谋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各成员单位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作为,构建起“县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协同推进、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二是着眼长效抓运行。积极构建“1+7+N”组织架构,健全完善县级领导、部门单位包抓联系镇所、村站制度,建立“中心吹哨、部门动员、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县镇村(社区)三级贯通、党政群联动、“一清单一计划”“月调度季分析年考核”渐次化常态化推进的生动局面。三是多级联动抓队伍。不断拓展由县总队、17支骨干服务队、机关和镇村(社区)志愿服务队构成的“1+17+N”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加强动态管理,分级分类培训,广泛搭建平台,有效发挥425个志愿服务组织、2.6万名注册志愿者作用,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活力充沛、作用良好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生力军。

  丰富“三个载体”,精准施策提质效。一是深化文明培育。持续深化“德润枣乡”道德实践活动,届次化选出道德模范95名、“身边好人”38名,“新时代好少年”45名,广泛宣传各类典型,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做有标杆。连续五年举办集体婚礼,开展“520”结婚证集体颁证,掀起了公交车、自行车等“低碳婚礼”新风尚。二是拓展文明实践。用活用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服务日”示范引领活动,精心培育志愿服务项目74个,在全县连续28年开展“敬比赛夸”文明创评活动,独居老人“一键通”“彩虹课堂”“背包客”等关爱“一老一少一困”志愿服务活动广受好评,“晒被子·比孝心”敬老孝老文明实践活动入选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省级品牌库。三是推进文明创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暨省级文明县为引领,坚持以点带面、以城带乡,互融互促、融合发展,统筹推进“五大创建”活动,累计争创各级各类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家庭、文明校园293个,其中: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文明村镇5个,省级文明单位16个、省级文明村镇19个,省级文明家庭2户、省级文明校园5所,形成全民齐创、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推动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强化“三个保障”,常态长效赋动能。一是整合资源强阵地。整合各类公共资源,建成“一中心五平台”文明实践综合体1处,“六有”标准型、“四好”示范型、“五强”引领型实践所站83个,市县级实践基地14个、“甘肃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4个,构建起城乡全域覆盖、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文明实践服务圈。规范运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持续推行所站制单、群众点单、机构派单、服务队接单、群众评单“五单”模式,实现志愿服务“一键通”、文明实践“一网连”。二是动态管理强引领。制度化建立命名褒扬、失格退出机制,不断完善培育库和推荐库,切实提升精神文明创建规范化管理水平。同时,认真落实道德典型礼遇关爱机制,通过关爱慰问、观演礼遇、事迹宣讲、动态管理等方式,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三是健全机制强保障。制度化提请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中心主任协调推进工作,完善“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表”和“问题+建议+解决方案”工作机制,一体督促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任务落实。严格落实《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礼遇办法(试行)》等制度,探索实行星级评定、文明积分兑换、服务优享等褒扬措施,激励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