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进创新 提升文明质效丨机制创新案例网上展示活动】第9期 | 嘉峪关市:用好三个“微”阵地 写活家庭文明建设“大”文章

日期:2025/03/20 10:03  来源:嘉峪关市文明办

字号:[][][]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甘肃文明网即日起开展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创新案例网上展示活动,旨在通过聚焦工作机制、丰富工作载体、打造优质品牌等创新举措,进一步做优做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创新、亮点工作,为推动新时代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鲜活经验、特色做法和生动实践。

嘉峪关市:用好三个“微”阵地 写活家庭文明建设“大”文章

  近年来,嘉峪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始终把加强家庭文明建设作为推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找准“小”切口、用好“微”阵地,积极培育家风宣教“实践站”、打造家教活动“文化馆”、建设文明家庭“蓄水池”,多元整合、多方发力,凝聚起共建家庭文明的强大合力。

  融合阵地抓特色,强力培育家风宣教“实践站”。嘉峪关市推动街道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红色教育基地、文化广场等阵地互融互通,打通家风家教培塑“最后一公里”,实现家风宣传教育“一站一风景、站站有特色”的良好局面。雄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培育“庭院党支部”“向阳花”宣讲队、“峪善峪美”流动课堂等宣讲特色品牌,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纳入宣讲内容,用“百姓话”说“百姓事”,教育引导居民党员和群众在家庭中践行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等家庭美德。铁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建成立“南大姐”调解团队,主动走家入户倡导家庭和谐、调解家庭矛盾,促进家庭矛盾纠纷“就近调”“基层解”。新城镇、文殊镇、峪泉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镇村文艺爱好者编制孝善故事微视频、小品等富含本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将家庭文明理念根植于群众心中。

  拓展服务抓载体,着力打造家教活动“文化馆”。嘉峪关市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机制,坚持多方联动、各展所长开展多元化家庭教育服务活动。市妇联开展“家风润陇原”家庭教育公益巡讲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温馨和睦、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市少儿图书馆开展“让爱回家”亲子家庭教育沙龙公益讲座,围绕亲子沟通技巧、培养孩子品德修养等内容,通过案例分析、互动游戏等方式,向家长传授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方法。嘉峪关麒麟爱心公益慈善协会依托社区打造“麒麟书馆”,配备了丰富的儿童书籍和亲子阅读指导资料,定期组织辖区家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有效增进家庭亲子关系。钢城街道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与社会治理有机结合,立足特殊家庭及群体,创新实施“银龄加油站”“家文化”等特色家庭关爱品牌项目,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家庭文艺活动、家庭教育讲座、“幸福家”共建等家教主题活动。河口村、嘉峪关村等建成康养于一体的“孝老饭庄”,组织志愿者常态化为老人提供节日陪伴、卫生清扫、事项代办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让孝善文化在和美乡村建设中焕发新活力。

  强化示范抓培树,聚力建设文明家庭“蓄水池”。注重发挥家庭在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中的“细胞”作用,坚持典型选树和示范引领相结合,选树各级各类“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书香家庭”“五星级文明户”等家庭典型1300余户,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典型1000余人,并通过举办文明家庭事迹巡讲、最美家庭发布、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等,常态开展“传家风、承家训、兴家邦”系列活动,依托电视、报纸及新媒体开设“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专题专栏,让典型带着家庭故事走进单位、社区、学校,走到居民身边,走入群众心里,引领带动更多家庭产生共鸣、形成共振,共同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弘扬好家风。

  家庭文明建设事关家家幸福安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嘉峪关市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牢牢抓在手上、落在行上,通过整合阵地资源、创新宣教载体、提升文明家庭创建质效、强化家风建设实践转化,持续推动家庭文明建设纵深开展,为培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嘉峪关篇章注入强大“家”力量。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