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进创新 提升文明质效丨机制创新案例网上展示活动】第17期 | 庆阳市“1+8+N”联动机制深化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工作

日期:2025/03/26 14:03  来源:庆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

字号:[][][]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甘肃文明网即日起开展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创新案例网上展示活动,旨在通过聚焦工作机制、丰富工作载体、打造优质品牌等创新举措,进一步做优做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创新、亮点工作,为推动新时代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鲜活经验、特色做法和生动实践。

庆阳市“1+8+N”联动机制

深化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工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庆阳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重庆、山东、甘肃考察时关于移风易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新思想、革陋习、树新风”为主题,探索实施移风易俗宣传引导“1+8+N”联动机制,市县乡村四级纵向到底,行业部门横向共振,全民发动、全媒联动、干群互动,推动移风易俗向纵深发展。

  市级统筹部署,抓点引领带动。“1”,即市级层面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发挥统筹作用,采取“四抓”引领推动。抓重点引领。确定合水县为重点推进县,召开全市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工作推进会,组织县(区)宣传系统负责人、精神文明工作分管领导及党校、讲师团等人员,实地参观移风易俗主题展馆、家风家训教育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干部思想认识。抓专题宣讲。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持续推进机制,制定《“新思想、革陋习、树新风”移风易俗文明实践宣传宣讲工作实施方案》《“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宣传引导工作方案》,组建由党校专家、司法干部、“巧儿说法”法律服务团队构成的专项工作组,编撰《移风易俗宣讲提纲》《移风易俗普法宣讲提纲》《移风易俗典型案例汇编》等标准化教材,解决基层宣教资源不足问题。举办全市移风易俗宣教骨干培训会,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巡回指导机制,市、县(区)宣传部门联合开展督导指导,形成全域覆盖的宣教格局。抓主题活动。结合传统节庆与重要时间节点,将移风易俗融入“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实践,策划开展“学雷锋·我行动”“缘定七夕 真爱永恒”集体婚礼、“迎中秋 邻里情”“村超”“村BA”“村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抓样板建设。重点遴选基础设施完善、乡风文明基础扎实的村作为市级直抓点,依托全域覆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矩阵,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促进观念更新与行为转化“双提升”。依靠群众自治破除陈规陋习,指导修订村规民约,建设多功能红白理事大厅,形成“事前报备——事中监督——事后评议”闭环管理机制。合水县唐旗村组建婚俗服务、礼仪指导等6支志愿服务队,搭建婚丧事简办服务平台。镇原县梁韩村将“每月为父母改善伙食”“每年为老人添置新衣”等孝老条款纳入村规民约,获得群众积极响应。

  县区联动推进,抓好重点关键。“8”,即八个县(区)共同行动,聚焦“三类群体”抓实移风易俗中坚力量。聚焦骨干师资抓培训。组织对乡(镇)党委书记、分管新时代文明实践负责人,县(区)委党校(行政学院)教师等进行培训,保证每个乡镇有5至10名的宣讲骨干。聚焦重点人群转观念。坚持把培育文明乡风与移风易俗相结合,对在乡村风俗中有较大影响的村“两委”会”成员、驻村工作队队长、各村民小组长、新乡贤和总管、红娘、司礼司仪等“关键人”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宣讲政策、普及法律、现身说法等,引导农村移风易俗“关键人”响应党的号召,带头移风易俗。聚焦党员干部树导向。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与移风易俗相结合,对党员干部实行婚丧喜庆事宜事前备案、事中监督、事后报告制度,签订《党员干部移风易俗承诺书》,以严的要求约束党员干部,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

  乡村干群参与,抓细任务落实。“N”,即乡村干群广泛参与,通过强化“四种措施”织牢移风易俗基础。强化宣传发动。持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普及度、利用率,通过互联网、公众号、微信群推送移风易俗微视频、优秀案例和倡议书等,把宣讲阵地延伸到“线上”“云端”。面向全社会招募组建“党的声音进万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队,拍摄《正谝庆阳》《小郭说家风》等系列短视频,用“小视频”推动“大宣传”。强化组织推动。各乡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带头上台宣讲,移风易俗带头人上台宣讲身边事。村“两委”干部、新乡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头落实“一碗饸饹面过事”。村民举办红白喜事期间,“两委会”主要负责人主动上门,喜事祝贺,丧事慰问,并按照村规民约将酒席人数、礼金标准等与事主提前约定,制作《敬告来宾书》,在显著位置张贴告知,让群众放下思想负担,既有“里子”又有“面子”。强化典型带动。充分发挥农村红白理事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理事会理直气壮、扎扎实实地为民管事和服务。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低彩礼模范户”“最美新娘”等活动,对在推进移风易俗中涌现出的典型,通过媒体宣传、社会宣传等进行宣传报道,营造移风易俗光荣的良好氛围。强化激励促动。创新打造“美德信用生态圈”,通过“正气银行”“道德超市”等载体建立文明行为储蓄体系,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低彩礼”“零彩礼”等文明行为计入“积分存折”,对日用商品实施“道德估值——积分兑换——信用增值”三级转化机制,形成“善行量化——积分可见——实物可换——荣誉可享”的激励链条,放大了“德者有得”的N次方效应。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