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乐县四措并举推进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日期:2025/04/02 16:04  来源:美丽康乐文明号

字号:[][][]

  近年来,康乐县紧紧围绕“14536”的工作总要求,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定位,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健全工作机制、强化阵地建设、开展实践活动、推进移风易俗等举措,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示范化建设、规范化运行,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步伐、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健全工作机制,让文明实践有抓手

  康乐县委把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作为“书记工程”来抓落实落地,以“四个列入”提高工作站位,强化保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推动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一是列入全县发展战略。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机构的组织体系,成立了由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书记齐抓,宣传部部长分管的组织架构,形成了志愿服务总队带头示范、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实践基地优势支撑的文明实践建设格局。二是列入重要事项。县委宣传部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各项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制定下发《康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要点》《2025年康乐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每周工作计划表(建议)》《2025年各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每周工作计划表(建议)》,加强督促指导,采取“年计划、季互评、月督促、周活动”相结合的方式,精心谋划部署,统筹协调推进。三是列入重点项目。结合示范村建设,2021年县委宣传部筹措资金20万元,打造了塔关村、关北村、牟家沟村、景古村、大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自2022年以来,康乐县利用中央定点帮扶项目资金,累计投资180万元打造了纳沟村、多乐村等5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截至目前,累计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61个,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文明实践基地5个。2025年,积极争取中央定点帮扶项目资金,对20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示范化建设。四是列入基层治理体系。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以党建为统领、德治为先导、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重要内容,建立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中心、所、站三级贯通的体制机制,把党员干部、社会力量、热心群众纳入基层治理网格,合理调配资源,协调各方力量,增强群众凝聚力、社会动员力,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依托。

  强化阵地建设,让文明实践有平台

  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阵地就建在哪里,系统谋划,有序推进,夯筑文明实践主阵地。一是在“建”字上下功夫。在县一级,整合公园广场、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阵地构建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阵地;在乡、村两级,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道德讲堂等资源构建起基层文明实践活动阵地。目前,全县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文明实践基地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56个,实现阵地建设全覆盖。二是在“融”字上做文章。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和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一体推进、融合发展,在“大美康乐”APP开通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信息可随时上传,着力打造多功能、综合性文明实践网上平台,初步构建了线上线下互动、“两个中心”融合发展的工作新格局。三是在“实”字上求突破。按照“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的要求,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谋划了以“践行文明风尚 喜迎新春佳节”“弘扬时代新风  共筑美好生活”等为主题的12项文明实践活动,每月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和1个乡镇联合组织开展一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每季度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和县直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一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截至目前,已在景古镇开展了康乐县“弘扬时代新风  共享美好生活”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在县滨河文化广场组织开展了康乐县“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让文明实践润人心

  坚持立德树人,瞄准群众需求,打造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活动品牌,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平台,充分发挥陇人志愿者协会、崇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2个社会工作组织,积极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参与文明实践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平台和171支志愿服务小分队、16支行业志愿队伍,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移风易俗、便民服务、交通劝导、环境卫生整治等文明实践活动,推动全县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便民化发展,着力营造向上向善、德行天下的良好社会氛围。2025年全县已开展文明实践活动106场次,召开线下村民知情大会152场次。

  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实践扬新风

  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树文明新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一是“小规章”成为约束群众“硬办法”。积极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坚持政府主导和群众自治相结合,进一步规范完善“一约四会”,编写了《康乐县村规民约汇编》(其中,八松乡岔路村、五户乡朱家村被省民政厅命名为“甘肃省村规民约先进村”),推行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光荣榜”制度,完善操办婚丧事“报备+简办”制度,将抵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将殡葬移风易俗纳入文明城市与和美乡村建设,形成文明节俭办婚丧事的良好风尚。二是“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注重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宣传和落实关于移风易俗政策规定,发布《康乐县“抵制高额彩礼、倡导移风易俗”倡议书》,点击阅读量达1.5人次,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鸣。发挥妇联、民政等部门独特优势,将移风易俗与“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相结合,示范引领广大家庭自觉培育良好家风。三是“小切口”做实宣传引导“大文章”。通过举办“蓝川作证 情定胭脂湖”主题集体婚礼、“工会搭鹊桥 汇聚良缘 情定康乐”单身职工联谊活动,拍摄公益宣传片《康乐因你而美》,组织全县15个文明实践所所长和156个文明实践站站长开展“全省万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联名倡议殡葬移风易俗线上签名活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深入人心、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同时,通过“大美康乐”云平台、“美丽康乐文明号”播发宣传产品、线下村民知情大会现场讲解、进村入户发放宣传资料、村民微信群转发推送、《文明实践动态》编发信息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相关政策,文明新风在康乐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