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9 18:04 来源:嘉峪关市融媒体中心
字号:[大][中][小]
近年来,嘉峪关市将婚俗改革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切口,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文化浸润、服务赋能”的多维治理体系,不断推动婚姻文明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服务标准化:打造婚姻登记“零障碍”体系
以民众需求为核心,创新实施“三减一优”工程:减材料,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减流程,实现7大类21项业务“一窗通办”,婚姻登记平均办理时间缩短至8分钟,群众满意度达99.8%;减成本,免费提供证件复印等便民措施,打造“零收费”服务模式。优化“潮汐窗口”机制应对登记高峰。特别设立的“跨省通办”专窗,已累计办理异地业务687件,切实解决“多地跑”“折返跑”难题。
仪式庄重化:重构婚姻价值认知体系
嘉峪关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创新性地将颁证仪式纳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常态化。举办“爱满雄关・缘定七夕”等充满意义的集体婚礼和集体颁证仪式,引导新人宣读结婚誓词、领取结婚证,使当事人在仪式中感悟到婚姻家庭所蕴含的责任与担当,增加结婚登记的神圣感和幸福感,以及对配偶和家庭的责任感,进一步营造了“婚事新办、婚事简办”的社会氛围,推动婚俗观念的转变。在“七夕”等特定节日推出“为爱加班”“领证送鲜花”等特色服务,今年2月14日当天办理登记量同比提升30%,新人幸福感满意度达100%。
治理网格化:构建移风易俗长效机制
建立“1+3+N”治理架构:1个市级婚俗改革领导小组,3级联动(市-镇-村)工作网络,N个自治组织(红白理事会、乡贤评理堂等)。将彩礼限额、宴席标准等纳入17个行政村规民约,依托“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建立“教育引导+制度约束+奖惩激励”机制。通过“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将抵制高额彩礼与文明积分挂钩,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全市95%的行政村实现婚俗规范全覆盖,形成“大事一起干、新风大家管”的治理新格局。
服务精准化:打造调解辅导全周期服务
嘉峪关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优化婚姻辅导服务,为爱情延续生机。构建“婚前-婚内-离异”三级服务链,在婚姻登记大厅内特设婚姻家庭辅导室,为前来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婚姻家庭政策咨询和离婚协议起草服务。在办理离婚登记过程中,工作人员耐心询问当事人的离婚意愿,如遇犹豫不决的当事人,立即停止办理,并劝其双方当事人慎重考虑。离婚冷静期劝导成功率达65%,家事纠纷调解满意度92%。专业心理咨询师与律师组成的辅导团队,累计提供情感疏导1986次,帮助132对夫妻重归于好。这一举措有效预防了因离婚引发的婚姻家庭纠纷,减少了冲动引起的家庭破裂,促进了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
文化浸润化:培育新时代婚俗文化生态
围绕“婚事新办、喜事简办”核心理念,嘉峪关市创新打造“线上+线下”宣传矩阵。线上通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发布《婚俗改革倡议书》,播放集体婚礼纪实片;线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道德讲堂”“小板凳课堂”,组织“甘肃好人”移风易俗工作室志愿者走村入户宣讲,全方位引导人民群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婚姻权益,强化新人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倡导文明婚姻家庭、和谐社会生活,引导群众树立“抵制高价彩礼是每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意识,帮助广大青年认清高价彩礼对婚姻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恋爱观、婚姻观,为爱“减负”,为幸福加分。
如今,嘉峪关市通过婚俗改革实现了“三个转变”:婚姻观念从“重财轻爱”向“重情轻礼”转变,婚礼形式从“铺张攀比”向“简约庄重”转变,社会风气从“陈规陋习”向“文明和谐”转变。这一实践不仅为“六个典范”建设注入文明活力,更让群众在移风易俗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为西部工业城市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雄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