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移风易俗落实处 文明乡风入人心

日期:2025/04/22 15:04  来源:新天水客户端

字号:[][][]

  天水市着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以文明培育、文明实践为重要途径,探索出一系列特色鲜明、行之有效的新模式,让文明之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城乡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在天水市武山县鸳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场由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人员组成的“我言‘理’语·话新风”宣讲会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参加,宣讲员们以事明理、寓理于事,村民们则热议纷纷,互相分享自己的文明故事和心得体会,让群众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摒弃陋习,让移风易俗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天水市武山县鸳鸯镇“五老”服务队队员杨胜平介绍:“再过事情一切从简,不铺张浪费,各个村成立了志愿服务队,谁家有事志愿服务队亲自上门帮忙,向大家宣讲鸳鸯镇红白理事会的八条新规,极大地树立了村民对移风易俗的认识,也杜绝了高彩礼。”

  “通过我们的红白理事宣传教育,我们老百姓感觉到特别好,减轻了以往的铺张浪费,不好的风俗习惯,现在老百姓也感觉到,谁家有事谁家帮忙,丧事简办,婚事简办,形成了好的风气,良好的循环,老百姓感觉到这项政策很好。”天水市武山县鸳鸯镇鸳鸯村村民晋榜定高兴的说。武山县结合乡村治理实际,着眼新风培育,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和志愿服务队,指导各村规范红白理事会工作,制定移风易俗“新8条”,议定了《红白理事会实施细则》《红白理事会章程》等,同时精心策划组织开展网络视频展播活动,创作接地气、听得懂、有效果的移风易俗喜剧短剧、文艺作品,用戏曲、曲艺、歌舞、情景剧等形式倡导文明理念。

  在天水市清水县土门镇小庄村,志愿者们自编自演的移风易俗快板节目引来阵阵喝彩。土门镇通过“文艺+宣讲”模式,将抵制高额彩礼、倡导厚养薄葬的理念融入快板、歌舞、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文化人、以情动人,让群众在欢笑中摒弃陋习,让移风易俗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快板说得太有意思了,听着听着就把移风易俗的理儿记住了。”天水市清水县土门镇小庄村村民刘世峰感叹道。清水县金集镇以“红九条”村规民约为核心,将移风易俗细化为“红白事简办标准”“孝老爱亲积分制”等九项条款,并创新“红黑榜”模式,将遵守村规民约作为评选“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的前置条件,形成了“以德换得”的良性循环,让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红九条’与积分制挂钩,积分高的家庭可兑换生活用品,村民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争着上红榜。如今村里大操大办的少了,孝老敬亲的多了,矛盾纠纷少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乡村治理也更高效了。”天水市清水县金集镇城科村党支部书记景建安向记者介绍。

  天水市通过“加强宣传引导、突出制度约束、创新文艺实践、注重示范引领”四大举措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工作,策划实施移风易俗文艺作品创作展演活动,推动文明理念融入群众生活。探索建立文明实践公益广场、“农家乐+结婚礼堂”等模式,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落实落地。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