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道德沃土 涵养文明气质——庆阳市城市文明建设系列报道之“崇德向善篇”

日期:2025/07/10 16:07  来源:文明庆阳

字号:[][][]

  在庆阳,文明的种子早已深植于大街小巷,在每一个市民的行动中生根发芽,绽放出崇德向善的绚丽之花。这不仅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坐标,更是全体市民共同谱写的温暖乐章。

  在庆阳,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事迹被广泛传颂。他们或是见义勇为,在危险时刻挺身而出;或是敬业奉献,在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或是孝老爱亲,用行动诠释着家庭的温暖与责任;或是诚实守信,用担当与准则构筑起社会的信任基石;或是助人为乐,在平凡善举中传递人间真情。这些榜样的力量,激励着更多市民见贤思齐,向上向善。

  崇德向善铸就城市精神脊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庆阳市深植南梁精神沃土,将先进典型引领作为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与城市文明程度的核心抓手,创新构建“发掘-培育-传播-礼遇”为脉络的“3443”道德培育模式。

  截至目前,已有8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6人获评甘肃省道德模范、123人入选“甘肃好人榜”,618人获评庆阳市道德模范、“庆阳好人”“厚德庆阳”品牌在城市文明建设中形成强大集群效应,让“好人”精神如春风化雨,浸润整座城市的人文肌理。

  庆阳市构建“党员干部探访+媒体记者追踪+群众推荐自荐”的立体网络,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好人好事培育台账,通过捕捉媒体热点、跟进行业选树等多元渠道,实时收录基层善举,形成“线索采集-组织培育-市级遴选”的典型孵化链条。从三十余载扎根山野植树造林的“八旬愚公”杜克宽,到将青春献给革命老区的“时代楷模”邱军,一个个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榜样,通过“草根发光-组织赋能-全民追星”的培育路径,凝聚成文明城市创建的道德火炬,照亮千万市民的精神坐标。

  出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选树管理办法,构建“选树有标准、宣传有阵地、礼遇有清单、成长有跟踪”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在城市商圈、公园等核心区域打造12处道德模范广场、“好人”文化长廊等教育阵地,创设“你好,庆阳榜样”“德治微课堂”等特色宣传载体,创新推行模范宣传“一进一出”模式——让榜样走出颁奖礼堂,化身街头巷尾的“流动德育导师”。同时,持续开展村镇社区“好公婆”“好儿媳”“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让文明新风从基层末梢渗透至城市肌理,激活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

  打造“传统媒体深度报道+新媒体矩阵传播+文艺作品艺术再现+文明实践场景植入”的立体传播体系,拍摄《榜样的力量》纪录电影,创排《我是李含林》《温暖》等舞台剧目,组建“道德模范宣讲团”与“好人宣讲队”,成立“身边好人”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联盟。从温暖全城的“庆阳炒面”爱心群体到“爱心妈妈”志愿团队,一个个道德标杆串联成城市文明的风景线,构建起“模范带头、志愿主力、全民参与”的创建新格局。此外,深耕“德润校园”工程,开设“传承南梁精神”“学模范做榜样”等思政课程,让向善基因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星火成炬汇聚文明蓬勃暖流

  在庆阳市西峰区的街巷里,身着红马甲、臂戴红袖章的小小志愿者们用扫帚清扫路面、用夹子捡拾烟蒂、用抹布擦亮共享单车,这抹跃动的“志愿红”不仅勾勒出少年的担当模样,更成为催化城市文明“化学反应”的鲜活细胞。这群穿梭在街头的“小身影”,正是庆阳新时代文明实践画卷中最灵动的注脚。

  庆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紧扣“守底线、争高线、创品牌”工作主线,在创新思路中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于彰显地域特色中激活实践效能,让文明实践中心真正成为凝聚民心、引领风尚、服务群众的精神阵地。

  按照“五有”建设标准,庆阳充分盘活农家书屋、乡村大舞台、文化广场等现有资源,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身体育“五大平台”,形成“一中心(所、站)多点辐射”的功能布局。从城区社区到山乡村落,群众步行可达的文明实践阵地星罗棋布,让理论宣讲、文化活动、科普服务等文明实践活动真正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庆阳加速推进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化、管理标准化、队伍专业化”建设,如今全市已组建志愿服务队4800支,注册志愿者497424名,占常住人口比例达22.3%。创新构建“点单-派单-接单-评单”闭环工作模式,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数据”深度融合,让专业志愿者、行业服务队、公益组织等多元力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从社区便民服务到乡村农技指导,从关爱孤寡老人到守护留守儿童,志愿红遍及城市每个角落。

  “做文明有礼庆阳人”主题活动,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六大文明行动”同步发力,通过舆论宣传、榜样示范、礼仪培训、创意赛事等形式,推动“餐有礼、行有礼、游有礼、观有礼、网有礼、言有礼”的“庆阳六礼”成为社会共识。“书香庆阳·全民阅读”涵养人文气质,出租车行业素质提升培训擦亮窗口形象,从孩童到从业者,全民参与的文明浪潮正重塑城市精神风貌。

  从街头巷尾的志愿“小红花”到覆盖全域的实践“大网络”,当全民学礼、遵礼、行礼的风尚成为城市底色,这片红色热土正凝聚起共筑中国梦的蓬勃力量,让文明之光照亮每个庆阳人的精神家园。

  破立之间树起文明新风标杆

  在庆阳市,移风易俗工作正以多维度、深层次的方式扎实推进。从专家到领导,从领导到党员干部,再从党员干部到群众,形成了广泛的宣传链条。各县区充分发动党员干部以及“百姓宣讲团”“板凳宣讲团”“理论小分队”等力量,深入街头巷尾、乡村农户,通过分层分级培训,结合正反案例对比,以情景式生动呈现高额彩礼、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不良风气的危害,并进行分众化指导,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余事项不办,让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近年来,庆阳市紧紧围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依托,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将宣传引导作为重点工作,采取多种举措,积极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庆阳市着力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纵向贯通体系,探索建立了移风易俗宣传宣讲“1+8+N”联动长效机制。在市级层面统筹协调,抓引领、抓宣讲、抓活动、抓乡村,一体推进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指导八县(区)协同发力,乡镇培育宣讲骨干,全覆盖开展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村民小组长、新乡贤和总管、红娘、司礼司仪等“关键人”进行集中宣传,以“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发动乡村干群广泛参与,做到全方位、多层级、立体化宣传,引导群众摒弃高额彩礼、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不良习俗,使新风良俗逐渐深入人心。

  积极鼓励党员干部投身文明婚俗宣传引导工作,大力开展“榜样带动·典型引领”选树行动,在各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最美青年”等评选中加入移风易俗先进典型,以“身边好人”工作室、“文明家庭”直通车等为平台,引导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五老”人员、致富带头人、新乡贤等在移风易俗、矛盾纠纷调解、为民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带头办实事、作示范,助力乡村振兴。

  与此同时,庆阳市还注重发挥良好家风在带动淳朴民风、文明乡风方面的作用,以各级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为重点,在全市广泛开展家庭文明建设系列活动,凝聚起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家”力量。

  从街头巷尾的凡人善举,到遍布城市的志愿服务行动,再到深入人心的道德风尚,庆阳正以崇德向善之笔,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文明画卷。在新的征程中,庆阳将继续弘扬这一精神,让文明之光照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市民都成为文明的受益者和传播者。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