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25/07/17 11:07 来源:金昌市融媒体中心
字号:[大][中][小]

工作中的柴国梁
清晨,当城市还未完全苏醒,金川集团公司镍冶炼厂镍电解一车间内,全国技术能手柴国梁的身影已出现在纵横的电解槽间。三十余年来,这位把“心拴在电解槽上”的冶金高级工程师,以星辰为伴,用执着与创新,为祖国的国防事业生产高品质的电解镍而保驾护航,更以淳朴的家风荣获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谱写了一曲家国同心的赞歌。
1994年,文科出身的柴国梁踏入金川公司,面对陌生复杂的镍湿法冶炼领域,他一度迷茫。但“人要有一点拼搏精神”的信念如灯塔照亮前路,激发了他骨子里的倔强劲儿。无数个夜晚,他研读专业书籍,记录相关笔记,将理论与实践反复对照印证,向老师傅虚心求教。几年苦心钻研,他掌握了核心技术,成为镍湿法冶炼领域的特级技师,深度参与并见证了金川集团镍产能从2万吨到15万吨的跨越,尤其在2012年全球最大的单体电解镍生产线投产期间,他几乎以车间为家,通过技术革新提升生产效率,助力公司镍产能达到15万吨规模。
作为新时期产业工人,柴国梁追求完美,参加并完成多个公司、厂重点项目研发。《新型电积镍的研究与开发》项目开发出新工艺,填补金川集团电积镍产品空白,改变产品单一局面,赢得国际国内市场品牌竞争优势。他的多项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降低劳动强度与成本,如2015年的《镍电解新结构隔膜架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每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66.75万元,获海峡两岸群众技术创新金奖;2018年的《高品质电解镍生产集成装置的创新与应用》项目打破国外垄断,抢占国内高端市场70%,每年增创经济效益7500万元,获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他个人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
深知个人力量有限,柴国梁致力于技术传承与工匠精神延续。2023年12月,“甘肃好人”柴国梁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在其劳模创新工作室基础上建成。他推行“五个一管理法”,开展职工“原创”“创客”活动,让创新成为人人可为的行动。工作室团队聚焦生产瓶颈协同攻关,生产的高品质电解镍广泛应用于高端领域,书写中国镍新纪录,工作室获多项荣誉。在人才培养上,他设计“三段式”导师带徒培养模式,推行班组“四个一”常态化培训机制,擅长场景化教学,培养出众多技术骨干,为金川镍产业发展储备人才力量。作为金昌技师学院特聘兼职教师,他参与学院多项工作,开发精品课件,为培养新一代高技能产业工人贡献力量。
柴国梁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家庭的温暖支撑。妻子姜金梅以柔肩担起家庭重任,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同样以敬业精神在岗位发光。夫妻二人相濡以沫,以孝老爱亲、勤俭敬业为家训言传身教,培育女儿成长为明礼感恩、自信独立的新一代。这个用理解互持写就平凡幸福的家庭,先后获得甘肃省“文明家庭”称号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柴国梁常说:“我是一名劳模,更是一名党员,我的心就在电解槽上。”三十余载光阴,他坚守在电解槽边,将报国初心淬炼成高质量的“中国镍”;而妻子的默默奉献与女儿的懂事上进,则为这份坚守筑起最坚实的后盾。他们用行动证明:国之栋梁的成长,离不开文明家风的滋养,大国工匠的荣光,蕴含着万千平凡家庭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