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25/09/01 17:09 来源:文明甘肃
字号:[大][中][小]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有内涵、有温度的创建活动。先后有金昌市、嘉峪关市、兰州市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崇信县、玉门市、敦煌市、永靖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创造了很多特色做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为贯彻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力争在新一轮创建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现选取我省各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典型案例,在“甘肃文明网”“文明甘肃”微信公众号开设“创建文明城市 建设城市文明”专栏,分为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5个篇章,供各地学习参考。
人民满意篇
文明城市创建的“民心账本”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近年来,敦煌市始终将“人民满意”落在实处,把群众呼声作为行动指南,把民生痛点转化为治理靶点,奋力写下文明城市创建中“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的民生“幸福答卷”。
做法与成效
一、以实心定向,群众生活更好了。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敦煌市聚焦民生需求,积极构建“一核引领多网融合”网格化常态治理服务体系,依托12345便民热线、民情恳谈会、协商议事会、网格员走访等线上线下渠道资源,全方位分类收集梳理群众对于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环境改善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2000多条,化解矛盾纠纷500余件,有效形成了回应群众关切的“敦煌方剂”。4324个机关停车位在夜间“开放共享”,18条“断头闹心路”变身群众“出行顺心路”,20处便民市场与潮汐便民服务点织就“一刻钟服务网络”,56座高标准特色公厕新建改建,165栋老楼旧貌换新颜等等,从一件件的群众诉求倾听到一桩桩的民生实事及时落地,真心诚意把群众所期所盼办到了心坎里。

二、以实干作答,群众日子更美了。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敦煌市聚焦民生项目,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完成11所幼儿园改造及城市中小学基建项目,实现学前三年普惠率100%。第四中学与第四、第五幼儿园相继建成投用,敦煌中学教学楼及第六幼儿园项目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学位压力有效缓解。敦煌中医院建成启用,市医院整体搬迁项目启动,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有序建设,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高标准建成“零工市场”,为零工群体提供“全链条”就业服务。新增2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6个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15家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点提供便利,打造12处“劳动者驿站”等等,让老年人、环卫工人等群体拥有“温暖港湾”,广大群众的生活品质节节攀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

三、以实意交卷,群众内心更暖了。心系群众,温暖相伴。敦煌市聚焦民生服务,坚持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以“人类敦煌 拥抱文明”形象品牌为牵引,通过系统化品牌创建、常态化活动开展、项目化成果转化,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特色鲜明的文明实践崭新格局。7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搭建起为民服务桥梁。“1+24+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精准服务,470余支志愿服务队、4.9万余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敦煌有礼”“和风敦煌‘易’路有你”“烟头不落地”等文明实践活动1.2万余场次。“甘肃好人”李生寿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成立,“‘简爱’不减爱”“敲门嫂”等40余个贴近生活、独具创意、持久发展的文明实践品牌涌现,持续为群众幸福满意“提质加码”。

启示与思考
1.顺民意是基础。文明创建需建立“需求侧管理”思维,让民意成为城市治理的“导航仪”,通过常态化民情恳谈会、数字化民意分析等渠道平台,将“群众想要什么”与“政府能做什么”精准对接,真正实现“民生跟着民声走”。
2.惠民生是关键。文明创建不是政绩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需注重“普惠性+精准性”结合,统筹硬环境提升与软实力培育,以创新思维为引领,通过政策引导与资源倾斜,确保城市文明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3.暖民心是根本。以“文明赋能”激活内生动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明实践+”优势,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推动“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实现“人人都是文明主角”的治理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