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建设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日期:2025/09/05 12:09  来源:文明甘肃

字号:[][][]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有内涵、有温度的创建活动。先后有金昌市、嘉峪关市、兰州市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崇信县、玉门市、敦煌市、永靖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创造了很多特色做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为贯彻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力争在新一轮创建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现选取我省各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典型案例,在“甘肃文明网”“文明甘肃”微信公众号开设“创建文明城市 建设城市文明”专栏,分为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5个篇章,供各地学习参考。

和谐宜居篇

建设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市

  引言

  天水市清水县作为甘肃省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始终将“和谐宜居”理念贯穿于城市治理全过程,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文明风尚等领域探索出一条具有西部县域特色的创建路径。

  做法与成效

  一、党建引领聚合力,构建“文明安居”治理体系‌

  高位统筹强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挂帅的创城指挥部,将创城体系同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品质、保障民生福祉密切结合起来。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包街包巷包小区”周五固定志愿服务日活动,即时发现解决城市问题;长效化推行“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设立党员先锋岗320个,近两年,已开展志愿服务1.2万人次,解决小区居民生产生活问题500多件。

  共建共享激活力。‌创新“文明积分制”,将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管理,2023年以来,已累计兑换奖励惠及1.8万户家庭。由社区牵头,打造“邻里议事厅”“蒲公英调解室”等基层自治平台,化解小区居民各类矛盾诉求2300余起,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乡镇”的“文明安居”治理体系。

  二、环境整治提品质,打造“生态美居”城市空间‌

  基础设施补短板。2023年以来,已‌投资3.6亿元实施城区道路“白改黑”工程,改造背街小巷14条,新增停车位2300个,新建智慧路灯1200盏。推进“厕所革命”,新建二类以上公厕28座,实现“15分钟如厕圈”全覆盖。

  生态修复优环境。全县常态化‌开展“见缝插绿”行动,建成“口袋公园”“小微绿地”12处,新增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实施牛头河生态治理工程,清理河道淤泥12万立方米,建设滨河步道8公里,打造形成了“水清岸绿”的城市景观带。

  三、民生服务增温度,谱写“幸福宜居”和谐篇章‌

  精准服务解民忧。‌全县整合社区食堂、敬老院、养老及托幼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开设“老年助餐点”18个,为独居老人提供送餐服务4.5万次,惠及居民6.2万人,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

  文化浸润润民心。‌实施“轩辕故里·文明传承”工程,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乡风培育点32个,今年以来,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160场次,参与群众超10万人次。创新“文明微课堂”“家风故事会”等载体,选树“清水好人”56名,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百姓生活。

  启示与思考

  生态优先是和谐宜居的底色:清水县将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通过“生态+”模式(生态+旅游、生态+产业),将绿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其经验表明,欠发达地区需立足资源禀赋,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生改善是创建工作的核心:清水县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从群众最关心的住房、交通、教育等问题入手,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后居民满意度达95%以上,印证了“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是赢得群众支持的关键。

  基层治理是长效发展的保障:网格化管理、志愿服务等创新举措,激活了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清水县通过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体系,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创建格局,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文化引领是文明传承的灵魂:文化是城市的根与魂。清水县将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建设,通过文化项目提升城市品位,同时以文明实践活动培育市民素养,实现了“环境美”与“人文美”的有机统一。

  清水县以“和谐宜居”为内核的创建实践表明,文明城市创建不仅是城市面貌的革新,更是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市民精神重塑的系统工程。其经验启示我们:西部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通过‌党政主导、全民参与、文化浸润、制度创新‌的多维路径,走出一条资源节约型、人文关怀型的文明创建之路。未来,清水县将紧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持续深化创建成果,为甘肃建设“和合善治的文明之城”贡献县域智慧。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