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25/09/16 16:09 来源:文明甘肃
字号:[大][中][小]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有内涵、有温度的创建活动。先后有金昌市、嘉峪关市、兰州市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崇信县、玉门市、敦煌市、永靖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创造了很多特色做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为贯彻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力争在新一轮创建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现选取我省各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典型案例,在“甘肃文明网”“文明甘肃”微信公众号开设“创建文明城市 建设城市文明”专栏,分为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5个篇章,供各地学习参考。
信仰坚定篇
厚植文明实践沃土 凝聚时代思想共识
引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思想武器。近年来,嘉峪关市牢牢把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为思想文化阵地的核心定位,聚焦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创新打造“讲理论、接地气、聚民心”的特色化宣讲模式。通过构建“专家讲理论、百姓讲故事”的全方位宣讲格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嘉峪关市精神文明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做法与成效
一、构建三级联动体系,夯实宣讲基础。一是全域覆盖强阵地。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枢纽,统筹全市34个社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7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形成“中心—所—站”三级联动阵地网络。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文化讲堂、农家书屋等场所,打造“家门口的宣讲课堂”,实现阵地资源集约化利用。二是分层分类建队伍。组建“1+N”宣讲队伍:“1”即由市委讲师团、市委党校教师、理论专家组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负责政策解读与理论辅导;“N”包括“百姓名嘴”“乡贤能人”“道德模范”等群众宣讲员,用百姓听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的语言开展理论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2023年以来,全市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各类理论宣讲活动1500余场次,覆盖群众7万余人次。
二、创新特色宣讲模式,提升传播实效。一是专题宣讲强引领,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书香社会、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乡村振兴、粮食安全等重要论述,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系统性宣讲报告会,以学思践悟深化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思想伟力、实践伟力的认知,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根基。二是流动宣讲聚民心,组建“小马扎”志愿宣讲队,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利用茶余饭后时间开展“小马扎”流动宣讲。以通俗语言、家常话题阐释理论政策,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群众爱听的“鼓劲话”“贴心话”,通过身边变化展现发展成果,在轻松氛围中传递党的关怀,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三是云端宣讲拓阵地,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构建“短平快+常态化”传播矩阵。累计推出“理论金句+案例图解+问答解析”系列推文500余条,以碎片化学习强化理论入脑入心;同步开设“学习实践科学理论”线上专区,推动“指尖学习”全天候覆盖,持续深化理论传播效能。
三、聚焦群众需求导向,增强服务黏性。一是按需定制宣讲内容,通过调研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围绕创新理论传播、红色文化传承、文明新风培育等维度形成多元化宣讲主题,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宣讲员接单”服务闭环,推动理论宣讲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二是深化服务场景创新,打造“理论+实践”模式,将书香社会建设、家教家风建设、文化传承等理论宣讲主题转化为群众可感知的实践场景。在倡导全民阅读时联动社区书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依托家教家风建设宣讲配套“绘画沙龙”心理辅导课程,围绕文化传承内容组织简牍、剪纸等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让理论宣讲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浸润”,使群众在参与文化实践中深化理论认知,在技能习得中增强获得感,形成知识传播与价值传递相融合的立体化服务网络。
启示与思考
一、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是关键。理论宣讲要取得实效,必须扎根基层、贴近民心。通过常态化调研与动态化需求反馈机制,捕捉群众普遍关切的核心问题,将宏大理论转化为“身边事”“百姓话”,使宣讲内容与群众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主动学习、主动践行的内生动力。
二、创新宣讲形式是活力之源。理论传播需突破单向灌输模式,以场景化、互动化增强吸引力。通过流动宣讲打破空间限制,利用线上平台拓展传播半径,依托多样化实践活动深化参与感,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理论内涵。这种“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融合模式,既回应了不同群体的接受习惯,也实现了思想引领与文化滋养的双重目标。
三、融入日常是常态之本。理论宣讲以服务式渗透取代程式化安排,紧扣群众生活场景构建可持续传播模式。充分发挥“我们的节日”“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等文明实践活动作用,在活动中自然嵌入“故事化宣讲”;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社区书屋等阵地设置“理论微角”,让思想传播润于无形。
理论宣讲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灵魂工程”。嘉峪关市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在守正创新中推动理论宣讲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为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嘉峪关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