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25/09/17 17:09 来源:文明甘肃
字号:[大][中][小]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有内涵、有温度的创建活动。先后有金昌市、嘉峪关市、兰州市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崇信县、玉门市、敦煌市、永靖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创造了很多特色做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为贯彻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力争在新一轮创建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现选取我省各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典型案例,在“甘肃文明网”“文明甘肃”微信公众号开设“创建文明城市 建设城市文明”专栏,分为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5个篇章,供各地学习参考。
崇德向善篇
成风化俗 德润甘州文明实践与道德培树“同频共振”
引言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高度重视市民文明素养的培育和提升,通过榜样引领、文化浸润、实践养成、教育引导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和扎实工作,树立文明标杆,厚植文明根基,培育文明习惯,提升文明素养,积极培树“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法与成效
(一)榜样引领,树立文明标杆。持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大力挖掘与培树道德模范、文明先锋、榜样人物,充分发挥榜样引领示范作用。全区共培树“中国好人”和省市区道德模范252人,其中陈宗新等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李博文等6人荣获“中国好人”荣誉称号。充分利用线下线上平台,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和社会正能量,激励着广大市民见贤思齐,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氛围。为确保榜样选树工作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探索建立多渠道推荐、多部门审核、社会公众评议的评选机制,确保选出的榜样人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较高的道德水准,真正成为市民学习的楷模。
(二)文化浸润,厚植文明根基。充分利用村志、族谱、家谱等丰富历史资料,深入挖掘整理乡村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历史典故及家规家训,精心打造新墩镇双塔村等村(乡)史馆3个、碱滩镇普家庄村等乡村记忆(念)馆10个,持续增强了村民的认同感与凝聚力。深化家庭教育,积极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引导村民学习传承优良家规家训,营造了和谐淳朴的民风。拓展文化惠民,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乡村社区,开展文化讲座、文艺演出等活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明理念,进一步提升市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
(三)实践养成,培育文明习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文化惠民、理论宣讲等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通过向村民讲解“惠民政策”、解读“村规民约”,引导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文明行为。打造文明实践积分超市,将积分超市与村规民约、移风易俗相结合,将积分与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相挂钩,以行动攒积分、以积分转习惯、以习惯树新风,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建设文明乡村的积极性,通过志愿者的示范引导和宣传教育,使文明行为逐渐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习惯。
(四)教育引导,提升文明素养。把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视听甘州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设“我为创城建言献策”专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积极搭建群众参与创城的新途径新平台,有效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健全文明实践社会监督机制,每个社区聘任20余名群众作为社区文明劝导“红袖标”,参与文明城市创建、不文明行为劝导等活动,引领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人人关心创建的浓厚氛围。多措并举提升12345便民服务热线反映事项转办效率,全面落实“好差评”制度,聚焦群众不满意案件,通过电话回访、上门问访等形式,积极开展“办结满意度提升”专项行动,有效提升市民反映问题解决整改落实的服务水平。持续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市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启示与思考
(一)坚持价值引领是根本。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坚持培树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感染与带动更多的人崇德向善,使其成为人们内心的价值追求与行为准则,能够有效提升市民的文明素养与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注重文化熏陶是基础。通过深入挖掘与利用本地的传统文化资源,打造村史馆、乡村记忆馆等文化场所,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让市民在文化的熏陶中接受教育,通过文化活动、文化产品等形式,传播文明理念,弘扬传统美德,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三)突出实践养成是载体。通过开展各种文明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市民群众的文明素养、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市民在实践中养成文明习惯,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推动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通过实践认知,使文明理念转化为自觉行为,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之中。
(四)推动全民参与是目的。通过让市民在参与中感受文明、践行文明,充分调动了广大市民、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力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广大市民对文明素养提升工作的认识与重视程度,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形成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市民文明素养提升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