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实施“群众满意”工程 绘就庆阳幸福答卷

日期:2025/09/22 17:09  来源:文明甘肃

字号:[][][]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有内涵、有温度的创建活动。先后有金昌市、嘉峪关市、兰州市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崇信县、玉门市、敦煌市、永靖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创造了很多特色做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为贯彻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力争在新一轮创建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现选取我省各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典型案例,在“甘肃文明网”“文明甘肃”微信公众号开设“创建文明城市 建设城市文明”专栏,分为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5个篇章,供各地学习参考。

  人民满意篇

  实施“群众满意”工程 绘就庆阳幸福答卷

  引言

  创建文明城市必须始终把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庆阳市以群众诉求为靶向、群众需求为目标、群众满意为标尺,大力实施“群众满意”工程,精准对接群众多元化需求,创新构建“全周期闭环管理、全要素生态融合、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探索出一条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庆阳路径。

  做法与成效

  (一)聚焦基层“急难愁盼”,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创新四项工作机制,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形成闭环。“靶向赋能”为服务加码。建立“需求清单—培训菜单—能力账单”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常态长效开展基层干部医疗报销、暖气供应、房产办理等高频民生事项业务培训,提升干部服务能力,减少群众跑路次数。“红色响应”为服务加速。构建“网格员+‘红色物业’党组织+党员楼栋长”小区治理机制,包片联系、入户走访“全覆盖”察民情知民意。推行工作日延时错时、预约办理、节假日在岗等服务模式,实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跨域协同”为服务加力。对需多部门办理的疑难问题,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解决;对职能交叉或无人监管的棘手问题,及时召开联席协调会议协商解决,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动态清零”让服务闭环。对于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问题和处理结果满意度不高的诉求事项,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限时整改、对账销号,做到提前谋划、科学研判,力求解决一个问题,规避一类问题。

  (二)紧盯民生“末梢需求”,提升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构建“要素普惠圈、便民生活圈、服务共享圈”三位一体服务体系,推动民生服务从“基础供给”向“品质跃升”转型。构建全要素整合“普惠圈”。实施公共服务“强基工程”,整合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资源,加大向基层倾斜力度,实现区域统筹、条块协同、资源公用,使托幼、上学、就医、养老等一体化建设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精准布局“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等重点业态,规划打造“昊鑫时代广场+小什字地下商业街+东湖公园”“丽晶茂商务+助老”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3个,城市服务便利化智慧化品质化不断提高。织密智慧化服务“共享圈”。坚持线上云服务与线下志愿服务融合,通过“五单”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把志愿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西峰区石油路街道合水东路社区的“青少儿之家”“四点半课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有效解决辖区双职工家庭照顾孩子的后顾之忧。

  (三)细抓身边“关键小事”,提升群众认同感、归属感。构建“能人带动—居民参与—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激活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擦亮群众幸福底色。实施能人带动“头雁工程”。通过定期组织剪纸技艺传承人、书法文化达人等特长骨干对辖区居民开展沉浸式技能传授培训,让居民在文化浸润中厚植社区认同感与治理责任感,实现从“文化受惠者”到“治理主人翁”的角色跃升。搭建协商议事“民主平台”。打造社区居民议事平台,定期商议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停车位划分等“关键小事”,实现居民事居民议居民定。西峰区学院路街道介子路社区成立“红茶议事厅”,邀请居民参与小区治理,“面对面”商讨解决了停车难等治理问题。构建多元共治“共同体”。构建“社区党组织引领—多主体协同—全要素融合”的治理共同体,推动社区服务质效从半径延伸向内涵提质升级。西峰区石油路街道凝聚文明实践队伍、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等“社区合伙人”力量,常态化为居民提供康养理疗、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优质服务。

  启示与思考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宗旨。庆阳市的实践表明,文明城市创建必须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从群众急难愁盼“末梢需求”和身边的“关键小事”入手,以实实在在的创建质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同时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创造力、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成为文明创建的倡导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二)创新工作机制是重要保障。通过创新干部能力提升、问题快速响应、部门协调联动和闭环管理等机制,能够有效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整合资源、构建多元服务体系和治理格局,能够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城市文明建设强大合力。

  (三)推动共建共享是有效路径。城市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等各方共同参与。只有构建共建共享的模式,让各方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共同发力,才能持续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提质增效,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