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以文化根脉铸文明之魂

日期:2025/09/25 16:09  来源:文明甘肃

字号:[][][]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和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有影响、有内涵、有温度的创建活动。先后有金昌市、嘉峪关市、兰州市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崇信县、玉门市、敦煌市、永靖县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创造了很多特色做法、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为贯彻落实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力争在新一轮创建中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现选取我省各地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的典型案例,在“甘肃文明网”“文明甘肃”微信公众号开设“创建文明城市 建设城市文明”专栏,分为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5个篇章,供各地学习参考。

文化厚重篇

以文化根脉铸文明之魂

  引言

  清水县自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以来,深挖轩辕文化、中医药文化等独特资源,以文化认同凝聚共识,探索出“文化铸魂、文明塑形”的特色路径。从2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到1296件国家级珍贵文物,通过“文化传承+文明实践+民生改善”模式,实现城市“颜值”与“气质”双提升,为县域文明创建提供“清水经验”。

  做法与成效

  (一)深挖文化资源,构建文明创建的精神坐标。清水县以“轩辕故里”为文化核心,系统梳理文化家底,将黄帝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提炼为城市文明的价值内核。通过建设轩辕谷、轩辕广场、轩辕湖公园等文化地标,打造“一河两岸”文化景观带,让市民在漫步中感受历史厚重。例如,轩辕湖公园与轩辕广场隔河相望,黄帝雕塑肃穆庄严,充国将军像英姿勃发,成为市民接受文明熏陶的“露天课堂”。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清水县创新实施“文物安全+”工程,通过整改安全隐患、活化考古资源,让文物焕发新生。李崖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被转化为文化IP,编纂《轩辕黄帝传说》乡土教材,开展“轩辕文化进校园”活动,使传统文化成为青少年成长的“精神食粮”。此外,清水县将《黄帝内经》与现代健康理念结合,建成52家中医养生馆和6个生态疗养区,让中医药文化为城市增添“健康底色”。

  (二)创新文化表达,激活全民参与的文明自觉。清水县摒弃传统说教,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明理念。针对高额彩礼陋习,推出“一限三诺三覆盖”治理措施,创作快板《移风易俗三句半》、短视频《我要的是幸福》,用文艺作品传递新风尚,陇东镇、金集镇、王河镇等广泛开展零彩礼、低彩礼表彰活动,打造移风易俗“活教材”,通过彩礼基金、红黑榜、集体婚礼等举措,让“为爱减负”逐渐成为共识。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领域,清水县构建“3365”工作体系,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等五大平台。黄门镇以“唠家常”方式宣讲政策,小河社区用书香涵养文明,这些接地气的实践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三)优化文化空间,打造宜居宜业的文明载体。清水县将文化元素融入城市更新,实施牛头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建成7.6公里生态堤防和3万平方米绿化带,形成“绿色长廊”与花舞北山景区交相辉映。老旧小区改造注重保留文化记忆,通过“政府+社区+居民”联动机制,修缮71个小区,传承社区邻里文化。清水县将文旅融合作为提升城市气质重要载体,连续打造轩辕湖水幕电影、烧烤一条街等网红打卡点,以文化资源串联全域旅游,既提升城市形象,又增强市民文化自豪感。

  (四)深化文化治理,构建共建共享的文明格局。清水县将文化理念嵌入基层治理,建立三级书记挂帅的“一盘棋”机制,实施常态化文明创建督查考评制度,确保创建长效化。在社区层面,构建“党建引领+文化浸润”模式,通过“3+2+X”联席会议、“一约四会”等机制,推动文明创建与基层自治融合。例如,小区治理中引入道德评议会,让传统文化助力化解矛盾。

  启示与思考

  清水县实践证明,文化认同是文明创建内生动力,通过将轩辕文化转化为情感纽带,实现从“政府主导”到“全民自觉”转变;创新表达是文明传播关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理念,让文明新风可感可学;文化治理是城市升级核心,“文化+党建”“文化+民生”机制实现城市“面子”与“里子”双重蜕变。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