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25/10/20 16:10 来源:文明甘肃
字号:[大][中][小]
【编者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结合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甘肃省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办法》,大力弘扬勤俭节约之风,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甘肃文明网开展“坚守‘粮’心 不负‘食’光”全省节约粮食宣传教育和行为引导线上活动,充分展示全省在推动节约粮食、杜绝餐饮浪费方面的做法经验和工作成效,不断推动“节约粮食”文明新风尚。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制止餐饮浪费做好食品安全监管
全省市场监管系统以倡导文明餐桌制止餐饮浪费为重点,加大对餐饮浪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有效遏制了餐饮浪费势头。
一是加强督导培训和执法检查力度。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要点,针对餐饮外卖、婚宴、自助餐、单位食堂等重点环节,加大执法检查和违法曝光力度,督促餐饮服务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自去年以来,共检查餐饮服务经营单位7.2万家,发现存在餐饮浪费行为的餐饮服务经营者945家次,整改问题1038个。省市场监管局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2批制止餐饮浪费专项执法检查典型案例,共曝光违法案件14件,有效发挥社会震慑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市场主体守法意识和节约理念。督促全省8.6万家餐饮服务单位开展了自查自纠,组织培训餐饮从业人员13.3万名,培训监管人员9808名,组织专题培训班471个,发放培训材料14.34万份。全省餐饮服务单位有6.84万家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内容,占全省餐饮服务单位总数的80.42%。
二是开展集中供餐单位反食品浪费工作。省市场监管局会同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开展省直机关食堂制止餐饮浪费专项检查,依据甘肃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四部门印发的《甘肃省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实施方案》和《甘肃省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标准》,对49家省直机关食堂及其承包经营企业现场逐一开展反餐饮浪费专项检查,全面推动省直机关食堂在食品采购、储存、加工、消费及餐厨垃圾处理等环节做到节约减损,增强干部职工反餐饮浪费意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在全社会形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文明新风尚。各级市场监管部门结合校园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和中小学校园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将制止餐饮浪费工作与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工作同频同步开展,加大对餐饮浪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问题的监督检查力度,有效遏制了餐饮浪费势头。
三是持续规范餐饮外卖营销行为。印发《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继续抓好外卖商家营销规范防止餐饮浪费的实施方案》,巩固和拓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成果,聚焦网络餐饮重点领域,督促网络餐饮平台、餐饮外卖商家严格落实《反食品浪费法》等相关规定,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截至目前,全省共监督检查平台企业、外卖商家18854家,整改问题1085个,办理责令整改并予以警告案件30件,培训外卖商家和餐饮服务从业人员68992人次,宣贯标准50748人次,发放培训材料99438份。
四是创新开展抽检合格食品备份样品捐赠和合理再利用工作。全省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始终坚持节约社会资源与服务社会公益的理念,充分挖掘抽检合格食品备份样品再利用价值,持续与民政部门,被捐赠方等开展多方协作。省食品检验研究院、省质检院以及各市州食品检验机构陆续向福利院、帮扶贫困户、结对孤儿开展了8次“反浪费 献爱心”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捐赠活动。其中省市场局累计捐赠了米面油、食盐等产品1200余批次价值8.5万余元,较好地促进了合格备份样品有效合理利用。
五是积极推行“红黑榜”和“随机查餐厅”管理制度。有效运用媒体平台,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力量,对餐饮外卖、网红餐厅等群众关注度高的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随机查餐厅”活动,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餐饮浪费等问题进行公开曝光并跟进督促整改;同时,采取日常监督检查、专项执法检查、“你点我查”、“随机查餐厅”、群众举报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地对各类餐饮服务单位开展食品安全和餐饮浪费检查,形成“红黑榜”上榜名单,以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等媒体为载体,及时向社会发布。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发布餐饮服务“红黑榜”701期,其中制止餐饮浪费专项红黑榜93期。甘肃省全面推行“文明餐桌红黑榜”制度上榜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协调司发布的制止餐饮浪费第二批典型经验做法。
六是强化宣传引导,形成社会共治制止餐饮浪费氛围。全省各地大力开展“倡导文明餐桌 制止餐饮浪费”宣传活动,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为主题,向公众发出“珍惜粮食、从我做起、避免剩餐”的倡议,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饮食文化,增强公众反浪费意识。截至目前,全省共开展重点宣传活动373次,制作海报、图解、视频等各类宣传产品18万个,在各类报纸版面、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1.6万篇次,宣传覆盖人群120万人次,宣传报道及产品浏览量89.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