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25/10/21 10:10 来源:《把廉洁带回家——100位共产党人的故事》一书
字号:[大][中][小]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切实做好廉洁文化建设的学习宣传,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与省纪委监委派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从9月8日起,在甘肃文明网“文明甘肃”微信公众号共同开设“廉洁文化云课堂:古今清廉故事100讲”网上展播活动专栏,旨在以开课堂、讲故事的形式,每天一期,每期1个清廉故事,讲述古今100位清廉典范的动人故事,以此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廉洁文化滋养身心,不断增强遵规守纪、廉洁自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谢觉哉:不许子女特殊化
谢觉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1884年4月27日出生在湖南宁乡,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早期从事党的宣传教育工作,先后任党中央机关报《红旗》主编、《上海报》的组织领导工作、湘鄂西省委机关报《工农日报》主编。
1933年,他抵达江西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秘书长;1934年,他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历任中央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内务部长、司法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等职,是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谢觉哉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为民谋利,不图虚名。
不许子女特殊化,这是谢觉哉同志一贯坚持的原则。不管是在延安,还是进北京,都是如此。
在延安时的一天,谢觉哉同志的孩子到机关小食堂玩耍。食堂管理员见开饭的时间到了,就想留孩子在那里吃饭。
谢觉哉同志说什么也不同意,坚持让孩子回家,并叮嘱他们以后少来这里玩耍。
新中国成立后,谢觉哉同志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的第一任内务部长。
上任后不久,他在老家县城工作的二儿子来到了北京,希望父亲给他在北京安排个工作。
谢觉哉对他讲:“新中国成立初期,上头下头都需要人。你有文化,还是回家乡去工作好。”
二儿子听从了父亲的劝说,回到老家县城从事教育工作。
不久,谢觉哉同志在家乡务农的大儿子,也来到北京,向父亲提出要在北京参加工作的要求。
谢觉哉对他说:“作田人还是要的。”于是,他又把大儿子送回了乡下。
后来,老家的亲戚也陆续来找谢觉哉,请他开后门,找工作。谢觉哉都没有答应。
他对亲戚们说:“你要我安排你的工作,除非我回来当百姓,你来当部长。”
在谢绝哉同志的家里,有一条家规:“任何子女都不能用他的汽车。”
一次,他的孩子违反了这一规定,用了他的车。谢觉哉知道后,非常生气。他批评孩子说:“国家给我的汽车,是工作时才使用的,你没有权力叫司机开我的车外出。”他又马上让家里人付了车钱。
在后来的党组织生活会上,谢觉哉同志还专门就这个问题做了自我批评。
“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这是延安时期人们向谢觉哉祝寿时赠送他的诗句,这是对谢觉哉非常客观的评价。
1959年4月,谢觉哉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时,全国各地送来的案卷虽然数量很大,但谢觉哉依然坚持亲自审阅案卷。他说:“不看案卷,还要最高人民法院干什么?最高人民法院是代表人民行使审判的机关,批案是十分严肃的事情,需要十分慎重。人就一个脑袋,杀错了,人头落地了再也不能长出来。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绝对不能挂名,人命关天,要知道,杀人的批复上都盖着谢觉哉的印章,人杀错了,那些冤死鬼来找我算账,我怎么办呀!”
晚年,谢觉哉写过一首诗:“行径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肺给人看。”这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1971年6月15日,谢觉哉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