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25/10/22 12:10 来源:文明甘肃
字号:[大][中][小]
【编者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结合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甘肃省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办法》,大力弘扬勤俭节约之风,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甘肃文明网开展“坚守‘粮’心 不负‘食’光”全省节约粮食宣传教育和行为引导线上活动,充分展示全省在推动节约粮食、杜绝餐饮浪费方面的做法经验和工作成效,不断推动“节约粮食”文明新风尚。
崇信县:“4433”模式探索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新路径
崇信县坚持把“节约粮食、杜绝浪费”作为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培育社会文明新风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行“4433”模式,着力强化源头治理、宣传教育、执法监管、长效机制,形成了“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全链条治理体系,形成了“节约为荣、浪费可耻”的浓厚社会氛围。
一、抓好“四个重点”,减少源头餐饮浪费。围绕餐饮企业、农村聚餐、机关食堂、外卖餐饮等治理重点,注重分类指导、全盘推进,拧紧餐饮浪费“水龙头”。一是推广精细化餐饮服务。积极引导餐饮企业推出“半份半价”“小份适价”“拼盘套餐”等创新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目前,新世纪步行街等餐饮聚集区90%以上的商家提供小份菜服务;13家承接婚宴、团餐等的餐饮企业均应用了“菜品分量可视化”展示(标注每道菜克重)和“点餐智能提醒系统”,推行“N-2”点餐模式(即10人桌点8人份菜品),从源头减少剩菜率,帮助消费者精准控制点餐量。二是优化农村集体聚餐管理。持续农村聚餐的管理指导,对各村红白理事会及流动餐厅从业人员每年定期开展培训教育,着力杜绝农村红白喜事宴席浪费现象。黄寨镇率先建立“流动厨师备案+食材采购指导+宴前宣传教育”机制,村食品协管员提前介入宴席筹备,指导荤素科学配比(如将传统“整鸡整鱼”改为分盘小份),推广“自助取餐+按需加菜”模式。三是打造机关食堂示范标杆。积极推行“节约型机关”创建,强化宣传力度、推行分餐制度、优化菜品结构。在政府机关、学校、企业食堂积极推行自助取餐、勤拿少取模式,对餐饮浪费情况及时曝光提醒。四是规范外卖餐饮流程。定期组织外卖餐饮企业、外卖员开展反食品浪费培训,引导行业从业人员化身反对浪费“宣传员”,引导商家优化菜品设置、清晰标注份量,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点餐选择,提醒消费者适量点餐、杜绝浪费,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贯穿到餐饮服务消费的全过程。
二、提升“四项能力”,筑牢监督管理防线。一是强化日常监管能力。将反食品浪费纳入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体系,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工信商务、教科等部门开展“随机查餐厅”行动,重点检查菜单标注、提示标识、打包服务等环节,对餐饮单位每日记录厨余垃圾量并分析原因。去年以来累计检查餐饮单位900余户次,责令整改4家,立案查处2起,收缴罚没款6000元。二是提升操作指导能力。积极推广应用《餐饮业减少食物浪费实施指南》,制定食材采购台账,科学制定采购计划,同时要求餐厅后厨建立“边角料利用”机制,将食材创新菜品等做法进行大力推广,推动食材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8%。三是加大维权服务能力。在集贸市场推广“防作弊电子秤”,实现称重数据云端同步,杜绝缺斤少两导致的被动浪费。去年以来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8.2%,消费者投诉量同比下降32%。依托信用监管平台,共享消费维权服务信息,及时传导消费纠纷新变化,发布消费信息公示33条,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339件,办结率100%,挽回经济损失5.03万元。四是优化协同配合能力。从人大代表、社区工作者、群众志愿者中选聘100名“文明餐桌监督员”,监督员累计开展“随手拍”活动48期,推动解决未张贴提示标识、服务员未主动提醒等问题83个,形成“人人都是监督者”的氛围。
三、紧扣“三个维度”,培育全民节约意识。一是构建“立体化”宣传网络。线上依托“文明崇信”“崇信融媒”等平台发布公益广告、科普短视频300余条,开展“光盘打卡”积分兑换活动,吸引2.3万人次参与。线下在餐饮单位统一张贴“文明餐桌”宣传画1.2万张,投放桌牌8000余个,并在商圈LED屏滚动播放标语5.8万次。二是开展“浸润式”教育活动。将反食品浪费纳入中小学生思政课,分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 光盘齐步走”等文明实践活动近百场,组织“田间课堂”“厨房实践”等劳动体验活动56场,县城区一小等小学、幼儿园开辟“学校菜园”11处,让学生亲身感受粮食来之不易。县妇联组织开展“主妇培训计划”,通过“家庭剩菜创意烹饪比赛”“科学储粮讲座”等,提升家庭节约技能。三是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全县412家餐饮企业全面签订《制止餐饮浪费承诺书》,市场监管局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对落实提醒消费者适量点餐、调整菜品分量、鼓励剩餐打包等方面落实较好的餐饮企业及时宣传,对创新节约手段、反对餐饮浪费的经验做法及时推广,去年共发布文明餐桌“红黑榜”11期,32家企业登上红榜,形成了良好氛围。
四、推动“三个转变”,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一是从“政府主导”向“全民自觉”转变。积极推行“制度激励+文化浸润”双轮驱动,推出“文明餐桌积分计划”,引导市民参与“光盘行动”兑换社区服务等权益,推动节约理念从行政推动转化为社会自觉,带动家庭年均节约粮食支出提升12%,打包率从2021年的40%提升至2024年的89%。二是从“运动式治理”向“长效机制”转变。将反浪费纳入社会治理“硬指标”,形成“考核+问责+激励”闭环体系。将反浪费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考核体系,权重占比达15%,倒逼主体责任落实。三是从“传统监管”向“智慧治理”转变。依托数字政府建设,构建“监测-预警-处置”全链条智能管理体系,定期分析食堂、酒店等场景的剩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