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25/10/23 16:10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字号:[大][中][小]

荧光夜跑点燃夏日激情。
“早上在小区健身广场上打太极,下午步行7分钟就能到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练书法,晚上要想散心了,15分钟就能走到龙泉广场看夜景,周末还可以去博物馆、保至善纪念馆……现在我们的文化生活,又丰富又便利!”崇信县滨河路社区居民李小蓉细数日常文化生活的“幸福清单”。
这份“抬脚就能享”的文化便利,背后是崇信县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精耕细作。“我们5个城市社区都配了不少于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和图书角,周边还有7家城市书房,就是要把‘文化服务圈’织得更密。”近日,崇信县城市社区党工委副书记杨玉媛领着记者参观社区图书角时介绍。
如今,崇信县已构建起了“县级场馆+社区空间+乡村站点”的三级公共文化网络。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综合性场馆全年免费开放,84个农家书屋覆盖所有行政村,42家校园图书阅览室向周边群众共享资源,遍布城乡的50余处全民健身广场、乡村文化广场和乡村舞台,让文化真正走进了百姓日常生活。
文化“硬件”扎实,“软件”鲜活。崇信县以文体活动为纽带,让城市文化氛围愈发浓厚。每年5月下旬,县城的荧光夜跑会点燃夏日激情:夜幕降临,数百名选手身着荧光装备,从体育中心出发,沿着芮鞫广场的霓虹灯带、凤翥大桥的璀璨灯光、公刘园的绿植景观一路奔跑,成为城区一道流动的“活力风景线”。

崇信县龙泉广场一角。
一场场特色活动频频举办,接连点亮崇信县的城乡文化生活。第九届中国职工足球联赛平凉基层赛上,球员们在绿茵场挥洒汗水;“七夕传情・为爱减负”集体婚礼上,12对新人以简约仪式践行移风易俗;《汭水之灵》非遗服装秀上,陇东刺绣、崇信民间剪纸等元素融入服饰,让非遗“活”了起来……据统计,去年以来,崇信县累计举办各类文体活动165场次,4.2万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文化盛宴”。
文旅融合,则让崇信的文化魅力有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崇信县围绕“春赏花海、夏避酷暑、秋观红叶、冬品年俗”四季主题,精心设计了7条特色旅游线路,将沉浸式文化体验、非遗活态展示与休闲旅游观光有机串联起来。
“游客既能在芮鞫文化博物馆了解崇信历史,又能去非遗工坊亲手做一件陇东刺绣挂件,还能到乡村民宿体验农耕生活,这种‘文化+旅游’的模式,让游客停留时间平均延长了2天。”崇信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副局长陶永军说,文旅融合不仅丰富了游客体验,更带动了周边农家乐、文创产品销售,让文化资源变成了发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