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25/11/04 16:11 来源:定西市委宣传部
字号:[大][中][小]
【编者按】
在今年5月23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省有19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为全面展示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建设的感人事迹和精神风貌,省文明办联合甘肃文明网共同开展甘肃省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先进事迹展播活动,旨在以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生动实践,推动形成学习文明家庭、争做文明家庭的浓厚氛围。

温情护家长相依 崇德治家润无声
十七年,足以让山川易貌,却未能撼动一个家庭的根基。当命运给予重击,张小宏一家人却选择挺直脊梁,将清贫与磨难熬成了人间至味,为“何谓全国文明家庭”递交了一份最温暖的答卷。
蒲苇韧如丝 坚守铸家风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车祸,让张小宏家庭发生巨大骤变。丈夫水永泉为补贴家用外出打工,却不幸遭遇车祸,辗转定西、兰州多家医院,做了两次手术,住院治疗4个多月,花费20多万元,虽保住了性命,却成了失去知觉的“植物人”。医院的大夫劝张小宏:“还是回家慢慢养着吧。”张小宏含着泪,将丈夫接回了家中。那一年,她刚满24岁,幼女蹒跚学步,儿子尚在襁褓。
家里顶梁柱骤然倾塌,这位年轻的母亲没有退缩,她用如蒲苇般柔韧的意志,毅然撑起了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十七年、六千多个日夜,张小宏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病榻上的丈夫、年迈的公婆和年幼的子女。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从容应对,汗水和泪水交织的背后,是她对家庭无声却最深沉的爱。
真情化春雨 孝爱润家风
十七年来,张小宏每天早上5点起床,给一家人做好早餐后,便给丈夫揉脚拉腿做按摩,一天两次,每次一个多小时,一日也不曾中断。护理结束后,又赶着做家务、喂牲畜。忙完家里的活计,又得跑到地里种菜浇水,一刻也不得闲,一天下来脚底板疼得受不了。但一天天、一年年起早贪黑地坚持下来,身体上的疼痛也就成了平常,用张小宏自己的话说,“不是不疼了,是都习惯了”。
张小宏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铭刻在两个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在良好家风的熏陶渐染中,两个孩子自幼既坚强自立,又承袭了母亲孝老爱亲的美德。
在同龄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纪,水转佳、水泽华姐弟两人已经开始学着照顾父亲、料理家务。从简单的陪伴聊天、喂水喂饭,到后来的洗漱按摩、拍背翻身,再到做饭洗衣、种地施肥,姐弟俩渐渐成长为家里独当一面的“顶梁柱”,洗衣做饭是一把好手,照顾父亲更是熟练自如,为数不多的零花钱也都攒了下来,留给父亲治病。尽管生活忙碌而辛苦,两人却从未抱怨,反而比同龄人更加自立坚强。
风雨见彩虹 德善永流传
长期的坚守终于迎来希望的曙光。在张小宏的悉心照料下,公婆安享晚年,女儿步入大学追寻梦想,儿子水泽华被评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谈及梦想,水泽华目光坚定:“我要为家人遮风挡雨,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以奋进之情报效祖国。”这句朴素的誓言,正是这个家庭德行传承最生动的写照。
十七年坚守,孝悌忠信融入寻常烟火;一朝花开,文明家风滋养世代人心。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张小宏一家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了全国文明家庭的真谛:家风正,则福气盈门;德行善,则万事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