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2025/11/04 16:11 来源:天水市文明办
字号:[大][中][小]
【编者按】
在今年5月23日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省有19户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为全面展示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建设的感人事迹和精神风貌,省文明办联合甘肃文明网共同开展甘肃省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先进事迹展播活动,旨在以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生动实践,推动形成学习文明家庭、争做文明家庭的浓厚氛围。

“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张国麟家庭共有四口人,妻子陈亚萍已退休,曾在民政、卫健委工作,儿子儿媳在兰州市工作。张国麟现为天水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兼任天水市慈善总会常务理事、天水市红十字会常务理事。多年来,一家人在工作生活中努力传承中华美德,培育家风,敬老爱亲,爱岗敬业,诚实善良,乐于助人,扶贫济困,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传递正能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重培育家教家风。张国麟夫妇从小在农村长大,始终保持朴实善良、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心存感恩、孝顺父母的良好品德。他们兄弟姐妹大家庭30多人,团结和睦,互相关爱。注重家风家教,一家人和谐相处,相互关心、相互体贴,彼此鼓励,生活中做一个勤劳善良、诚实纯朴、团结互助、孝老爱亲的人,一家人收获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张国麟哥哥在甘谷工作,其妻长年有病,对孩子也照顾不周到。2008年,张国麟和妻子商议把侄女转到天水市上初中,一起生活六年时间,他们对侄女疼爱备至,生活上精心照顾,学习上严格教育,侄女和他们的儿子和睦团结,从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现从事律师工作。张国麟夫妇经常教育儿子要学会知恩感恩,对人要诚实善良,乐于助人,多做善事好事。儿子参加工作后,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分给奶奶2000元,其堂姐1000元。每逢过春节、父母生日,张国麟都要带着妻子孩子回老家看望老人,与亲人团聚,加深亲情和感情,让晚辈们也受到一种良好的家风教育。
弘扬敬老爱亲传统。张国麟夫妇自幼受家庭熏陶,恭顺孝道,热爱家庭。成家立业后,时刻传承团结和睦、敬老爱亲传统美德。他们先后赡养了3位亲属,大伯身边无子女照顾,大妈自幼左腿小儿麻痹,到了晚年生活行动更不便,张国麟把大伯和大妈当作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孝敬,一直和自己的父母共同生活,他和哥哥一起赡养大伯和大妈直至终老。他们还主动承担了外婆的养老。坚持了30年,在每年春节去看望慰问村里60岁以上老人和老家亲戚。2021年大年初一,他们买了礼品,组织老家村民为村上18位60岁以上的老人集体拜年,向18位老人分别发放了一套羊绒内衣、一份点心,价值8000元。他们一家三人经常买上衣服、食品去当地敬老院、福利院看望老人、儿童。以实际行动教育引导村民尊老爱幼、互帮互助、互让互敬,传承家风,潜移默化的影响感化了身边人和周边邻里乡亲。
崇尚乐于助人精神。近十多年来,张国麟家庭关心关注残疾人、困难家庭等,每年拿出一月工资帮助这些人,已累计捐助15万多元。夫妻俩还经常帮助老家亲友解决困难,先后帮助30名困难家庭的孩子上学就业;组织筹集救命钱77万元,成功救助张虎平、宋欢欢、谢清明3名重病患者。天水市武山县洛门镇贫困户包春芳收养了一名残疾弃婴,后来查出是哑巴,看到天水日报的报道后,他组织三名爱心人士专程去看望慰问,当场捐助2700元,并帮助联系孩子报户和康复治疗事宜。2020年张国麟将获得甘肃省“文明家庭”的5000元奖励金全部捐赠给秦州区10户困难家庭;2022年6月,把获得的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先进个人2万元奖金,全部用于慰问他单位一线职工。2021年甘肃卫视《好人在身边》栏目摄制播放了4期张国麟一家组织的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传承弘扬雷锋精神。2022年12月甘肃省文明办命名了“甘肃好人”张国麟爱心公益类品牌工作室,他积极吸收10名爱心志愿人士为工作室固定成员(其中:甘肃好人1名、兰州好人1名、天水好人2名),吸收3个爱心公益志愿者团队为公益服务联合团队,会员达600余人,吸收多家爱心企业为服务载体的大公益模式,形成了天水地区独具特色的“1+10+N”公益服务品牌新模式。工作室结合“结对帮扶、爱心甘肃”活动,结对帮扶12户困难对象,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多次,开展宣讲活动25场,慰问以残疾人为重点的困难对象350人次,送去米面油110份,丝绵被30床,捐赠KN95口罩10万只,接收捐赠新大衣、棉衣940件。今年3月学雷锋月期间,张国麟走进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700余名青年学子带来《弘扬雷锋精神 争做有志青年》主题报告。他以生动鲜活的事例、真挚朴实的语言,讲述雷锋故事,诠释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在生活工作中,张国麟用行动诠释雷锋精神。今年1月,他捡到一个装有3100元现金的钱包,在多方寻找失主无果后,和妻子商量自掏1900元,凑足5000元准备资助困难学生。报告会结束当天,张国麟便将这份爱心传递,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10名来自农村困难家庭的学生每人资助500元,并鼓励他们珍惜学习时光,传承雷锋精神,成长为新时代栋梁之材,未来回报社会。
热心公益慈善事业。2017年,张国麟在他的单位成立志愿者团队,队员达到210人。2017年9月,他和妻子争取大连清水慈善总会、兰州小草爱心微公益发起精准扶贫、助学助困活动,为甘谷、会宁两县111名贫困家庭的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11万元;在兰州小草爱心微公益杨虎娃带头捐3万元,张国麟捐5000元,动员父亲支持家里的1亩农用场,为甘谷老家村里建成篮球场1处、捐赠路灯58座,为困难群众发放新衣服2800件。2020年以来,为天水市6县区2000个村委和兰州、定西1800个村委会争取捐赠净水器、55寸液晶王牌彩电、智能茶吧机等爱心物资,价值826万元。2025年7-8月间,他和工作室联合兰州小草爱心微公益服务中心以及天水市残联、天水市慈善总会共同发起“2025年‘圆梦高考’公益助学助困活动”,号召兰州、天水的好心人、爱心企业共捐助5.5万元,张国麟夫妇捐资5000元,通过精准调研摸底,来自省内各地的11名贫困学生受到了助学资助(其中有5名同学是来自天水市特教学校的残疾人),每人受助资金5000元,大大缓解了学生经济压力,使他们能专心专注学业,用爱心为他们点亮求学之路,实现了大学梦。多年来,张国麟在公益活动中办好事90多件,争取爱心物资价值3715万元,受益人数8000多人,受益乡镇、村委、学校、敬老院3100个。
积极传递文明新风。张国麟一家在工作生活中注重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从2011年起,他们带头捐款作为经费,每年在农村老家举办春节文体活动,他和儿子、侄女做主持人,周边6村近800人参加,奖励村里孝敬老人好媳妇、热心公益事业先进个人、文明家庭、致富带头人等。每年春节前,张国麟组织为单位260名职工慰问写春联,响应甘肃青年志愿者号召,利用周末在兰州客运站参加春运暖冬行动,为返乡过年的旅客义送自写春联。张国麟每年要走进基层单位、农村、学校、社区,做10多场次道德讲堂、普法宣讲,受教育人数累计38000多人。通过组织这些活动,宣传传统美德,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潜移默化,村民的民风村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敬老尊贤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动,还影响带动了周边8个村近6000人村风民风的根本好转,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带了好头。张国麟的儿子张锦塬、儿媳杜君今年9月参加全国妇联举办的全国万人集体婚礼,带头响应婚事新办简办、反对高额彩礼的倡议,积极传递正能量,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21年,张国麟被省文明办评为“甘肃好人”,2022年4月评为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先进个人。妻子陈亚萍曾被评为甘肃省卫计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全国五保供养工作先进个人;儿子张锦塬被评为兰州市公安局“户政先锋”、优秀公务员。他家庭2020年被授予“第三届甘肃省文明家庭”称号、2022年5月被授予“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称号、2025年5月份被授予“全国文明家庭”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