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云课堂:古今清廉故事100讲丨第三十八期 “伏虎侍郎”张廷玉

日期:2025/11/05 16:11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故事读本·清廉简约》一书

字号:[][][]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切实做好廉洁文化建设的学习宣传,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与省纪委监委派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从9月8日起,在甘肃文明网、“文明甘肃”微信公众号共同开设“廉洁文化云课堂:古今清廉故事100讲”网上展播活动专栏,旨在以开课堂、讲故事的形式,每天一期,每期1个清廉故事,讲述古今100位清廉典范的动人故事,以此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廉洁文化滋养身心,不断增强遵规守纪、廉洁自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伏虎侍郎”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张廷玉虽性情宽厚,但考核官员特别严厉。康熙末年,吏治松弛、政治不清,张廷玉坚决摒除请托行贿之风。他主管吏部时,知道有一个老奸巨猾的官吏张某,人称“张老虎”。此人一贯舞文弄法,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经常受到他的伤害。张廷玉便命令有关部门重惩“张老虎”,权贵中有许多人出面营救,张廷玉都不为所动。所以,人们都称张廷玉是“伏虎侍郎”。

  张廷玉清廉为政,从小处做起,堵塞住所有漏洞。因深得康熙皇帝信任,他曾充任会试同考官。当时,官员很容易在任考官时收受好处。即便考前不收好处,考完之后,被录取的进士们作为门生给老师送上礼金,作为答谢,在当时亦是普遍现象,答谢的礼金也就成了一种约定俗成官员俸禄之外的补充收入。张廷玉不仅在入闱之前摒绝送礼,考试结束了,门生来答谢,他也只象征性地收一点礼品,绝对不受重金。他常以同乡左光斗的故事勉励自己、教育门生。张廷玉常常告诫自己的门生,清廉要从小处做起,只有一点一滴处不放松,才能在大的方面有所坚持。

  在几个儿子中,张廷玉最喜爱张若霭。一天,张廷玉在一个属官家里看到一幅名人山水画,十分欣赏,回家后,便在张若霭面前好好评价了一番。张若霭以为父亲很想得到那幅画,于是擅自向那位官员要来了画,并挂在了书房里。张廷玉晚上回来,在书房里见到画,大惊失色,责骂儿子:“我只是欣赏罢了,并没有据为己有的想法,你怎么能随便夺人之爱呢?”张若霭听了,跪着向父亲谢罪,之后立即将画还了回去,张廷玉这才作罢。

  张廷玉在朝为官五十余年,一向严于律己,清审持重,无怪乎,他死后得以配享太庙,成为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族大臣。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