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未成年人成长根基——白银市平川区创新构建“13431”育人体系

日期:2025/11/05 16:11  来源:平川发布

字号:[][][]

  在白银市平川区长征小学的“红色故事我来讲”比赛中,孩子们声情并茂地讲述革命先辈事迹;全区3.9万名中小学生每学期都要参与“重走长征路”研学实践活动……这一幅幅生动画面,正是平川区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创新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缩影。

  今年以来,平川区以聚焦立德树人“一个核心”、实施铸魂、强基、赋能“三大行动”、打造课程、文化、活动、实践“四维育人”、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一个目标”的“13431”凝心铸魂工程为抓手,通过课程改革、资源整合、实践创新等多维举措,构建起具有平川特色的育人新格局,为“教育名区”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

  创新思政教育模式 让立德树人“活”起来

  打破传统思政课边界,构建起“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平川七中开发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思政课创新采用“双自主”红色课堂教学模式,将长征精神融入教学环节,获得省级推荐参评部级优课。长征小学充分挖掘语文、历史等学科的德育元素,在讲授《文成公主进藏》时融入民族团结教育,音乐课教唱《幸福中国娃》等歌曲,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增强民族认同。打拉池中心小学依托红山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构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特色课程体系,以“顽强、执着、奉献、向上”的红色百年沙枣树精神为核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区教育局依托甘肃省“智慧教育·名师在线”平台,遴选40门思政精品课,打造“云端课堂”;制作本土特色德育视频1245个。深化“大思政课”实践教学,与73个实践基地结对。截至目前,累计组织“习近平总书记的甘肃足迹”研学活动2000余场。

  深化“家校社”联动 构筑全方位育人共同体

  发挥家校育人基础作用,全区各中小学校100%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各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活动,有效促进家校沟通。同时,依托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精准关爱特殊群体,创新实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困生、孤残儿童、留守儿童的“手拉手”帮扶活动,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关照、学习关心、安全关注、健康关爱“四关爱”机制,保障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权益。配备80名法治副校长实现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创新推行“315”法治教育机制,通过案例教学、模拟法庭等形式提升学生法律意识。开展“家风润陇原——百场万人家庭教育公益巡讲”45场次,覆盖家长3.2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家庭教育水平。此外,整合青少年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打造“15分钟文明实践圈”。

  打造特色品牌项目 文明之花绽放校园

  平川区立足本土红色资源优势,构建“课堂+基地+活动”三位一体育人模式,让爱国主义教育具象化、常态化。各校深入开展“红色故事我来画、我来唱、我来讲、我来研”四大主题活动。打拉池中心小学、长征小学被评为省级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同时,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文明校园创建的重要内容,构建“预防+干预+发展”三级工作体系,全区中小学100%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保证每两周1课时;建立“一生一策”成长档案,动态跟踪学生心理状态。此外,构建“选树+宣传+践行”三位一体的好少年学习宣传机制,通过“新时代好少年”评选活动,涌现出区级以上先进典型45名,各校成立“好少年志愿服务队”,让榜样力量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全区已创成市级以上文明校园34所,形成“一校一品”特色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