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云课堂:古今清廉故事100讲丨第三十九期 清廉勤俭的苏东坡

日期:2025/11/06 11:11  来源:《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故事读本·清廉简约》一书

字号:[][][]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切实做好廉洁文化建设的学习宣传,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与省纪委监委派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监察组从9月8日起,在甘肃文明网、“文明甘肃”微信公众号共同开设“廉洁文化云课堂:古今清廉故事100讲”网上展播活动专栏,旨在以开课堂、讲故事的形式,每天一期,每期1个清廉故事,讲述古今100位清廉典范的动人故事,以此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廉洁文化滋养身心,不断增强遵规守纪、廉洁自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清廉勤俭的苏东坡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苏东坡二十一岁中进士,前后做了四十年的官,却一生不得志。

  元丰三年(1080),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由于被贬,俸禄减少了很多,加上遭贬后,很多旧日来往的亲朋好友怕受牵连,不愿与他往来,更不愿资助他钱财,所以当时苏东坡的生活相当困窘。为了度过困境,苏东坡制定了一个特别详细的支出计划:他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十二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三十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他便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有剩余,绝不准超支。苏轼把每天剩余的钱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不时之需。在困境、逆境中,苏轼靠着精打细算、勤俭节约,维持生活,渡过难关。

  后来苏东坡回到杭州当太守,这是他阔别十六年后再次来到杭州。这一次,他在杭州做了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疏浚西湖,灌溉民田千顷,并筑堤防洪。其实早在第一次任职杭州时,苏东坡就已经开始了对西湖水利的治理,只不过修复六井的工程刚刚开始,苏东坡就被调离了杭州。这次回来,苏东坡事事亲力亲为,还拿出自己的俸禄用于堤坝的修筑,终于使西湖得到了全面疏浚。

  在杭州时,有一年,家人要为他祝寿,苏东坡一再拒绝,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知,到了生日这一天,家里来了一个送礼的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

  家人便问来人:“请问您尊姓大名,来这里有什么事吗?”来人说:“我叫赵钱孙李,是来祝寿的。”家人听了,感到十分奇怪,笑道:“哪有这样的名字?”来人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大人今年大寿,大家推荐我送来一盆月月红,给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道是百姓的一片心意,本想收下,但又一想,苏东坡从不收礼,只好叫来人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说道:“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送给苏东坡看,让他亲自来处理此事。不一会儿,苏东坡从书房走出来,亲自从来人手里收下了那盆月季花,并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苏东坡一生虽然大部分时间游离于中央朝廷之外,但他在地方为官多年,政绩显赫,廉洁节俭,成就了美名。尤其在杭州两任为官,都致力于整治西湖,兴建水利,繁荣城市,造福百姓,留下很多佳话。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