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立好“小村规” 约出“大文明”

日期:2025/11/12 11:11  来源:中国妇女报

字号:[][][]

  “妇女儿童要爱护,留守老人要关注;尊老爱幼好传统,良好家风美名传”;“提倡婚事新办、反对高额彩礼,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大操大办”;“破除陈规弃陋习,倡导文明新风尚;红白喜事不浪费,事前报备理事会;移风易俗除旧习……”

  近年来,甘肃省庆阳市把用好用活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作为破解治理难题、涵养文明乡风、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突破口,紧扣基层治理重点任务和瓶颈问题,在全市开展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更新行动,以“小规约”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推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成为人人认可、自觉遵守的“民间约定”。

  把牢村规民约修订质量关

  在村规民约修订中,庆阳市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更新全过程,按照“组织牵头、全民参与、分步实施、务求实效”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庆阳市修订更新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手册》,进一步明确各级党组织在修订更新工作中的职责定位,靠实县(区)党委社会工作部门指导责任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责任,确保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更新工作任务不落空、方向不偏离。

  市级层面,积极对接组织、统战、宣传、民政、农业农村、群团组织等行业部门,收集整理各方面意见建议,形成书面指导意见,供基层实践参考。县级层面,细化制定具体的工作推进计划,对内容范围、修订流程、时间节点、工作要求作出具体安排。乡村层面,组建了由村(社区)党组织带头,包村(社区)工作组、“两委”成员、党员骨干、乡贤能人、村(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修订更新工作小组,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齐抓共管工作体系。建立“村(社区)、乡镇(街道)、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审核把关工作机制,村(社区)党组织负责起草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草案,用“大白话”直白表达民意;乡镇(街道)党委组织“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律师等人员逐一“过筛子”,开展集中评审,保证村规民约合法合规;市、县(区)党委社会工作部结合日常工作调研,按照不少于1/3的比例抽查修订更新情况,把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质量关。

  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群众首创精神,庆阳市各县区采取了包括调查问卷、“炕头会”“板凳会”“田间地头会”等调研方式,认真倾听群众心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累计发放问卷调查3万余份,召集乡贤、村民代表讨论3500多场次,有效保障了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决策权,找准了村规民约“最大公约数”,真正实现了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同时坚持把地方特色文化与村规民约深度融合,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激发老区群众淳朴团结、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内在潜能,在思想上、行动上形成统一共识,推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成为人人认可、自觉遵守的“民间约定”。

  在村规民约制定中,庆阳市明确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更新“征集民意—拟定草案—提请审核—审议表决—公布实施”五步流程,一步一步抓推进。村民代表、议事小组、“两委”成员聚焦村(社区)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意见,村(社区)党组织适时组织村民小组会议、党员大会开展讨论并拟订草案,乡镇(街道)党委复审后经村(居)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实施,以程序规范保证群众认可使用。

  截至目前,庆阳市1261个村、94个社区全部完成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更新工作,市级层面遴选发布示范带动性强、作用发挥较好、群众认可度高的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8期24篇。探索形成了华池县“一约五会三榜两站”基层治理激励约束机制、庆城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361”模式等一批基层治理样板,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的氛围日益浓厚。(作者:袁鹏)

责任编辑: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