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城关区探索特色实践之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5/11/13 11:11  来源:兰州日报

字号:[][][]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兰州市城关区将教育作为区域发展核心支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五育并举”为实践路径,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努力构建具有城关特色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强省会行动贡献城关教育力量。

  立德树人:筑牢育人根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城关教育始终探索的核心命题。近年来,城关区以思政教育为引领,推动“大思政课”创新实践,将红色文化、黄河精神、时代使命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前不久,城关区宁兴小学联合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以“抗战烽火中的少年儿童”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教育课。通过讲解员的生动讲述,引导同学们体会不同时空中的“同龄人”在国家危难时不惧危险、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感受先烈的家国情怀。

  今年9月18日,城关区教育局联合区国动办在银河学校开展“九·一八”爱国主义教育暨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组织师生参与防空疏散演练、学习人防知识、开展国防知识竞赛。“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思政课‘活’起来,让爱国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银河学校校安办主任徐丽燕表示。

  当天,全区多所中小学同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将勿忘国耻、吾辈自强的信念深植于心中。

  五育融合:深耕多元沃土

  今年4月,2025年城关区“5+2”快乐健体行动成果展示暨中小学生综合运动会开幕式在兰大体育场举行。20多所学校充分展示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体育课程。伏龙坪小学的独轮车、水车园小学的篮球操、通渭路小学的韵律操……体现了城关区从“零点体育”唤醒晨间活力,到课后延时服务拓展运动技能,再到周末亲子运动促进家庭联动,将体育深度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积极探索。

  在金塔路小学,“非遗进课堂”活动成为美育与劳育融合的生动实践。学生们在学习刻葫芦、泥塑、剪纸等传统技艺的同时,用中英文双语向访客介绍兰州文化,成为传播家乡故事的小使者。

  “十四五”期间,城关区先后被授予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扩优提质:夯实教育公平

  基础教育是教育强区的基石。城关区以扩容量、提质量、促均衡为目标,2024年,全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5所,新增学位4710个,有效缓解了入学难问题。

  2024年,海鸿喜悦府小区和润兰之城小区两个配建学校项目建成投用。其中,海鸿喜悦府小区配建学校项目位于雁东路海鸿国际中心南侧,新增教学班级18个、学位810个;润兰之城小区配建学校项目位于二热原址,新增教学班级54个,配套九年一贯制中小学,新增学位2520个。

  在教育资源优化方面,城关区高质量推进扩大城区教育资源五年规划、两年攻坚行动,计划2025年完成恒大文旅城小学部、南河东路小学、红山根小学改扩建、雁西路扩容改造、甘肃兰州实验小学5个项目建设,预期新增学位4885个。

  改革创新:赋能未来教育

  目前,城关区已建成区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千兆教育专网全域覆盖及万兆互联网出口布局,累计开通教师空间6115个、学生空间87129个、“三名”工作室103个、学科课程社区309个,集成数字教育资源总量超445万条,构建起完整的智慧教育生态体系。

  今年9月,城关区启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探索城关辖区高校、科研院所与中小学的协同育人路径,打通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并为12位科学副校长代表颁发聘书。此举推动了城关区一校一专家项目的全覆盖,撬动社会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助力城关区教育发展。

  “‘十四五’时期,城关区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教育面貌持续向上,教育生态持续向好。”城关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五五”期间,城关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秉持初心、砥砺前行,为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为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

责任编辑:任洁